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为敢想的人“开绿灯” 为干事的人“兜住底”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容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之年,作为改革“闯将”的广大党员干部是改革创新的主力军,但有人仍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出错、怕问责”等思想包袱束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表示,“容错机制”有着特殊的观察价值,有利于释放、调动官员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改革创新需要更多“闯劲儿”
“十三五”开局之年任务繁重,尤需改革创新的勇气。一些代表委员表示,改革进行到今天,啃的是“硬骨头”、涉的是“激流险滩”,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闯劲儿”。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粉刷工陈雪萍是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家里原来都种反季蔬菜、盖大棚就能挣不少钱,现在这样做的村子多了,就得需要村干部有更多更好的想法,闯出一条领大家奔小康的新路。”陈雪萍说,这需要更多敢闯敢干的基层党员干部们来领着村民向前走。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泰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少军说,对于政府来说,要让创新型企业发挥出更多的主导作用,还要打造良好创新的生态环境,营造允许试错的容错和创新环境,让企业家敢于创新。
改革创新者期待“轻装上阵”
“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改革和创新设计的再好,也存在风险,而且改革创新的风险比按部就班干事的风险更大。”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说,全社会应形成良好的容错氛围,社会各阶层都应支持改革家和创业者,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之年 容错机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