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框架

2016年03月15日 20:43 | 作者:刘士林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要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外加拉萨和喀什两个城市圈。城市圈也叫都市圈,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城市周边城市稀疏,不符合城市群对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的要求。但作为一种旨在带动城市、区县、乡镇组团发展的战略规划,也不妨把它们看作是城市群的变体。至此,以“19+2”为总体框架的“十三五”时期城市群框架,在业界的讨论声中水落石出。

u=953940395,1287261438&fm=21&gp=0

城市群规划建设是一个涉及到亿万人利益和命运的现实进程。一个时期以来,在城市化水平仍不算高、大都市与城市群发育不足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规划和建设城市群?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2005年城市群概念首次进入国家战略框架,在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理论声音和两条发展路线的斗争。一是以复书章的超微型城市论和费孝通的微小城市论为理论代表,以1989年国务院制定“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俗称“三句话方针”)为方针政策,大都市和城市群基本上被排斥在外。二是以千年之交为界标——这一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6.0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中国城市化驶上快车道。在理论上以2002年“大上海国际都市圈”研究报告首次提出走“以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为代表,在现实中以2004年全国183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代表,走“大都市”发展道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十三五 城市圈 城市化 城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