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通州全境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至少疏解10万人口

2016年05月10日 13:53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4年后,通州区提法再回归

不只是面积的改变,近期通州关于城市定位的提法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有网友截图显示:4月4日,通州区官方网站的宣传语中还显示为“市行政副中心”,4月9日,“市行政副中心”赫然变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短短几天发生了什么? 难道通州的定位要变吗?引发网友对通州区定位变化的猜测。

5月3日,记者登录通州区官方网站发现,在通州官网的专栏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使用兼而有之。

4月6日“通知公告”专栏刊发的“关于举办《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热点问题》公益讲座的通知”公告中,用的是“城市副中心”的提法;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专栏中,4月15日刊发的《行政副中心供地加快,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依然用的是“行政副中心”提法。

对此,通州区官方未给予正式回应。据记者了解,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并非一个全新提法,在4年前已提出。

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了聚焦通州,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

改变发生在去年。2015年7月,北京市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获通过。其中提出要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通州区的新定位自此引发关注。

8个月之后,2016年3月30日,通州区政府发布的一则文件中,仍然可见“北京行政副中心”一词。

但是,从今年4月初开始,通州区“城市副中心”的提法就逐渐取代了“行政副中心”。

“名称改变,但定位不变,行政事业单位向副中心转移的规划也没有改变。一般而言,主中心是综合性的,副中心多是专业性的,通州区仅是北京市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以后可能还有其他的城市副中心。随着2017年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迁入,通州就将是一个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李国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聚焦通州,但城市副中心并非只有通州。这一点在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的新城发展战略有所体现,该规划明确了通州、顺义、亦庄是面向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

纵观近10年来,北京市政府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50%以上都集中在这三个新城,尤其是公共交通发展引领新城建设取得的实效已经有目共睹。这些区域都将成为承接北京中心区功能的主阵地。

按照通州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到2017年,行政办公区将初具规模,对中心城区的功能承接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城市框架初步搭建,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突破。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通州 北京 副中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