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通州全境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至少疏解10万人口

2016年05月10日 13:53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远期将带动40万人口疏解到通州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通报有关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工作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远期带动约40万人疏解至通州。

这个数据得到李国平的认同:“通州增加40万人口是正常的,因为有政府机关要进来,包括相关的服务和配套也要进来。由于行政职能的增加,肯定会带来一些服务于行政功能的人口的集聚。”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要求,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功能定位主要是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同时带动部分文化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向市行政副中心疏解。

行政事业单位是搬迁过来了,接下来,如何确保从北京疏解的人口在通州“留得住”?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给出了答案:“通过配置优于中心城区的公共设施、绿地环境等,吸引人口到通州就业和生活;打造与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优化交通路网。”

这些公开的具体措施包括:为通州当地城镇化、就业居民提供各类政策性住房,实现居住社区为本地就业、城镇化配套;配建文化中心、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高等级公共设施;整建制引入中心城优质的三甲医院、重点中小学、幼儿园等资源。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人大附中等4所名校已经正式进驻通州。4月27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在通州区召开推进北京市副中心教育发展专题座谈会,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揭牌,标志着4所学校正式进驻通州办学,并将在2016年秋季招生。

p72—这里位于地铁 6 号线“郝家府站”北侧,未来这里将建设一些区级部门,比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档案局等。《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I 摄

这里位于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北侧,未来这里将建设一些区级部门,比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档案局等。《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通州 北京 副中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