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刘祖生:茶中品“认真”
茶农给予的最高奖赏
茶树育种栽培,是刘祖生倾注的另一份心血。
每每听到茶农的肯定,都是刘祖生最为开心的时候。用他的话说,“那是用钞票买不到的开心。”
几十年耕耘,刘祖生在选育茶树新品种时,一直秉承高产优质的原则。如今,通过国家级审定良种有5个,省级审定良种有2个,还有3个在待审过程中。
“每个良种审定下来,一般需要10年到15年时间。”浙农113、117、139,岁月积淀下这些茶叶,不仅成了浙江茶农的宝贝,还被推广到国内多个茶产区进行种植。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同新昌镜岭镇镇政府合作,共建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搞了七八年时间,繁育了浙农系列茶树良种苗木达数亿株。“基地最多时一年繁育2亿株茶苗,其中浙农117就有9000万株最受茶农欢迎,扎扎实实地成为了茶农致富的资源。”
寺下坑村的茶农盛再根是当地最早种植浙农117的。一个选育一个种植,刘祖生和盛再根也因浙农117结缘了。
“盛再根看准了浙农117发芽早,产量高,且抗寒性强,种了一亩地7000余株茶苗。当时种水稻,一亩地能收入700元。但是繁育茶苗,一亩收入达万元,收益翻几番,盛再根致富了。”当时村里有30多户人家跟着盛再根也种上了浙农117。
怀着感恩之心,素未谋面的盛再根非常想当面向刘祖生致谢,虽然儿子劝他,“大学教授那么忙,怎么会见您呢”,但盛再根还是一路打听一路走,终于到浙江大学找到了刘祖生。
“一来二往,我们成了好朋友。”令刘祖生最为难忘的是有一年春节前,盛再根挑着扁担,筐里装着一条猪腿、一只公鸡等土特产,特意送上门来。“我措手不及,想留他吃饭。没想到他已经买了长途汽车票,连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
浙农117的诞生
一棵茶树的育种成功,离不开夜以继日地选育、栽种和实验。
上世纪60年代,刘祖生带领课题小组马不停蹄地调查、广泛征集国内不少茶区的茶树品种资源。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山东、云南、贵州、四川,哪儿出好茶,就往哪儿跑。有时候条件艰苦,3个人挤一床又旧又脏的棉被,也顾不得了。
浙农117就源自于这样的挖掘。首先,他们通过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得到了福云杂交种。“我们培育了一批茶苗,并选出了48株单株,每株单株从繁育到开始采茶,至少就需要三四年的时间。”产茶后,他们要记录每一株单株的产量、做茶的质量,48株中优中选优,第17株脱颖而出,它就是浙农117的母株。
样品的检测是复杂又长期的过程,既要求采摘方式相同,还要相同的手工加工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对比的相对公平。
选好后,育种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要按照标准,从1株茶株繁育出一定数量,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至少有3年的产量、质量,再参加全国的区域性比较试验,又要3年产量资料,再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审定才成为国家级良种。
“整个育种过程经过这样严格的程序,再快没有10年到15年,是完成不了的。”刘祖生说。
时光荏苒,岁月已悄然染白了刘祖生的头发。现如今,他依然热心地参与和支持茶事活动。在他身边,还少不了一个头发同样斑白的长者身影,他的夫人,同样也是茶学专家的胡月龄。
“在浙江农学院(今浙江大学农学院),是因茶结缘的吗?”
“对喽!”刘祖生笑着说。一个主攻茶树栽培、育种,一个主攻茶叶加工、品质检验、质量把关,相伴他们的不仅有彼此,还有共同热爱的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祖生 认真 茶 茶学博士 茶叶人才 茶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