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寨下现象 以械斗闻名 逃犯占名单三分之一
在宜春,跟“老表”(当地方言,指江西本地人)提起寨下,大多数人对其印象不佳。从宜春前往寨下的出租车上,开车20多年的司机老李对记者说:“以前那个地方成群结队去外地偷盗的人很多,民风特别彪悍,现在好多了。”
老李对寨下的“偏见”并非空穴来风。早年间,由于宗族派别和土地边际的纠纷,寨下一度在当地被冠以“械斗之乡、纠纷之地”的恶名。后来又出现结伙偷盗、技术开锁、结帮好斗、聚众赌博等集中性的违法犯罪现象。
寨下共有16个行政村,2009年撤乡建镇。在这次警方公布的通缉令中,寨下籍的逃犯约占整个通缉名单的三分之一,共计29人。寨下镇的29名逃犯中,长乐村的村民最多,共有6人。
父带子盗窃
开锁技术日渐“精进”
记者抵达长乐村村委会时,这里正在修缮,村支书梁安庆就站在门口的沙石堆旁。在结束17年的村主任工作后,梁安庆在村支书岗位上已工作了两年,在这个大部分村民都姓梁的村庄里,他对本村的情况十分熟悉。
梁安庆提到,现在长乐村4000多名村民中,有近四成选择离开农村老家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几乎都是小孩、老人和妇女。
村里大多数家庭靠种植水稻为生,家里如果有外出打工的劳力,年收入能有六七千元。纯务农的人家,年收入不会超过四千元。
“我们村土地比较少,离城里也远,做过一些农产品,销路也不好。” 梁安庆说,长乐村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伴随着全国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大潮流,长乐村的年轻人为了改善家中的生存状况,纷纷前往沿海等地寻找工作机会。
“那时候我们村的男人都去深圳宝安打工,宝安这个地方有全国各地的人。或许是打工太辛苦,也可能是受别人影响,有些村里人就开始干偷东西的事。”梁安庆说,情况发展到后来变得更糟,老乡带着老乡,哥哥带着弟弟,甚至父亲带着孩子,结伙去往外地入室盗窃并流窜作案。他们的手段也越发“高明”,从最开始的暴力撬锁,发展到如今的技术开锁。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这些不断“精进”的开锁技术是从哪儿学来的,但越来越多的类似案件进入全国各地警方的视野。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06年前后,寨下人在全国各地结伙“技术开锁入室盗窃”的案件经历了从萌发到高发的变化,他们也被贴上了“偷遍全国”这一不光彩的标签。常年累积下的负面影响,使得寨下的各个村被当地人称为“小偷村”。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