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扭转民风 力推好人文化 出狱村民成创业先锋
对于寨下近二十年来累积下来的负面影响和较差的名声,当地也尝试找到源头,去改变局面。
“有人说,是因为穷导致的犯罪率高,我不同意,不完全是经济的问题。”邹清云说,江西乃至全国的乡镇,比寨下经济差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并没有出现这样密集的犯罪情况。“最主要的还是民风问题。”他如是说。一名常年在寨下工作的派出所民警认为,犯罪单靠打击起到的作用有限,打击只是一个手段,最终还是需要扭转民风。
寨下扭转民风的工程并非刚刚开始,早在五年前镇里换届之后,“民风兴镇,文明寨下”的思路讨论成熟,2012年“民风兴镇”项目在全镇铺开。
民风兴镇给寨下带来不小的变化,负责民风兴镇项目的邹清云认为,犯罪率的锐减也归功于民风的改善。随后,镇里开始力推好人文化建设,好人发布榜、好人表彰、好人关怀制度、从娃娃抓起、小手牵大手等诸多项目被推广开来。
在寨下镇努力扭转民风的近5年时间里,很多村民因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敬老爱亲等事迹被评为好人,甚至曾经有坐过牢的村民“金盆洗手”之后变成了镇里的创业先锋,寨下镇还被评为2015年度江西省级文明镇。
转型尴尬 获评文明镇遭质疑 公务员很郁闷
在邹清云看来,扭转民风的项目是成功的。“比如对盗窃行为的认可观念,很早期的时候有些村民不把盗窃作为耻辱,反而认为赚到了钱。以前有父亲带着小孩或者亲戚去做这种事,这几年通过法制教育转变了,送小孩去读书,经济条件更好的还送到市里读,去年寨下镇考上大学的就有70多个小孩。”
但令邹清云没想到的是,寨下被评为文明镇一事很快在网上发酵,批评和质疑声随之而来,甚至网络上有文章质疑,“小偷村何以评为文明镇?”
面对以上质疑,邹清云表示,寨下过去长期积累的污名,和现如今因民风改善而得到的表彰并不矛盾。
“我天天在这里,能感受到变化,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鼓励好人文化,好人多多的,坏人少少的。我们会加速转变民风的过程,但改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邹清云说。
一位寨下镇基层公务员在谈及上述质疑时,表示自己感到“很郁闷”:“我总觉得我们真的尽了最大的努力,压力特别大,如今的成果来之不易。”这名公务员说,文明镇的评选从区里到市里、省里都有一系列严格的评选标准。“打个比方,一个常年考90分的人考了98分没什么,但一个常年考40分的人考到了90分真的不容易。我想不通,难道一旦做过坏事,就不能成为好人了吗?”该公务员反问说。
稿件统筹:朱顺忠
文并摄/深度记者 杜雯雯 发自江西宜春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