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只在校园“保卫北京话”还远远不够
普通话的“一统天下”,固然是一种现实交流的需要;但普通话和方言的并行不悖、自由转换,其实才是最好的城市文化景象。
近日,首份《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京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语言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对北京话认知情况日渐式微,本市正探索开设校本课程、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
老北京在哪?一定不在三里屯时尚无比的店铺里,也不在后海小资味道十足的咖啡店里,而是在鲜活的“京片子”里。不单是北京,要想发掘任何一座城市的本地气息,就有必要去方言中感知与领悟。
遗憾的是,很多城市里——尤其是“国际大都市”范儿越来越重的一线城市里,方言却逐渐开始落寞,不但鲜有外地人去主动学习城市方言,就连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也逐渐“听不懂,说不了”方言了;甚至,还有的人拒绝学习方言,因为他们觉得作为大都市的孩子,去讲方言是件“很土”的事情,很丢人。
北京市的相关部门,能够认识到老北京话的尴尬状况,并且开始想办法改变,值得点赞。但单单指望校本课程、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去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还远远不够。要知道,老北京话也罢、粤语也罢、上海话也罢,都是浓郁地方文化生活及城市气息最直接的表现,没有生活氛围、没有语言氛围,哪里会有语言的勃兴呢?
况且,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对方言的态度,一直处于一种摇摆姿态。现在通过调查觉得老北京话式微了,于是开始想各种招儿希望能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但不要忘了,此前诸如禁止电视节目说方言的规定,也是让人“记忆深刻”的。
普通话的“一统天下”,固然是一种现实交流的需要;但普通话和方言的并行不悖、自由转换,其实才是最好的城市文化景象。要知道,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方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本土气息,根本不是普通话可以诠释与涵盖的。
当下中国,“千城一面”早已被人诟病许久。这其中,建筑审美的高度趋同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体现城市精神气质的方言的式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本地话里,浸透着当地的悠久历史与人文价值,当方言开始没落,如何能够指望城市长出不一样的文化与面孔?
探索开设校本课程、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是保卫北京话的一个引子与态度——告诉了青少年,方言不是一种“很土”的话,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归根结底,方言要复兴,就要融入到城市整体文化的塑造中去综合考量。
□曹旭刚(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普通话 北京话 方言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