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北京蓝”为何增多了
“北京蓝”逐年增多,有两条经验可资借鉴: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铁腕治污;京津冀一盘棋,齐心协力联防联控
几乎每天傍晚或深夜的一场大雨,让北京这个端午假期风清气爽,天蓝云白。
也是去年的6月10日前后,如洗过般明净的“北京蓝”曾引起媒体热议。今年“北京蓝”出现的频次更多,特别是这几天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云彩更加洁白多姿,但媒体没有了往年的关注热情。
物以稀为贵。少了公众热议的“北京蓝”,说明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公报显示,北京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今年2月PM2.5甚至同比下降了53.6%,创历史最低。
北京的努力,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上月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认为,北京持续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对改善空气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局面,为全球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创造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逐年增多的“北京蓝”,说明京津冀空气质量开始扭转恶化的趋势。今后可借鉴的经验何在?笔者以为,最核心的有两点:一、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铁腕治污;二、京津冀一盘棋,齐心协力联防联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正是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各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才能毫不手软。通过治理大幅削减污染负荷,“北京蓝”才得以重现。
京津冀一盘棋联防联控,印象最深刻的是各地治污不再护短。
二三十年的环保实践证明,“自扫门前雪”式大气污染防治无异于沙滩作画,经不住风吹雨打。京津冀逐渐认识到,在联防联控中哪怕把问题说得更严重些,也无妨,相互“揭短”反而能加快治污进程,提高治污效率。比如,这两年环保部和媒体对河北省的公开批评特别多,但河北全省上下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出台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踏踏实实治污减排、心无旁骛转型升级,为“北京蓝”做出了贡献。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北京蓝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