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对“问题干部”要善于“拉一把”
对那些作风问题并不严重的“病树”“歪树”,在依法依规进行处分和教育、消除不良影响后,完全可以当作正常干部使用
谈及正风肃纪,媒体和公众最关心的可能是哪些干部落马了、又清除了多少贪腐分子。然而,在认真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过程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每年都有很多党员干部因“四风”等违纪问题被问责,处分期满后应该怎么办?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对他们怎么看?他们今后在仕途上还有“奔头”吗?组织对这些人应该“推一下”还是“拉一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广大干部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
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于任何敢于触碰了党纪国法红线的干部,必须依法依规处置。但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被处分过的官员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如何对待那些曾有过失的“问题干部”,我们需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从现实来看,那些受过处分的“问题干部”,大多数人都是有希望被救治的“病树”和能被矫正的“歪树”。比如,有一些领导干部被问责不是因为他们本性有多坏,而是在多年前的工作中有一些不太规范的做法和非常规手段;比如,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被问责的事由并不复杂,也没给国家和群众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完全有改过自新的可能。
组织培养一名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倘若因为一些不太严重的“污点”,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其当作“烂树”拔掉,固然很省事,但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区分实际情况,将所有“问题官员”一棍子打死,还有可能让当事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消极怠工,从而制造新问题。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党的一贯坚持的方针,也应该是理性对待“问题干部”的基本遵循。在如何问责领导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但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在对“问题干部”依法依规给予处罚的同时,还有一些或明或暗的“加码”现象。有些单位在给受过处分的干部安排工作时搞区别对待,甚至将“不再提拔重用问题干部”当潜规则,让当事人抬不起头、处处碰壁。
对于受过处分的“问题干部”,需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区别对待。对那些作风问题并不严重的“病树”“歪树”,在依法依规进行处分和教育、消除不良影响后,完全可以当作正常干部使用。如此一来,既会给他们的自我改造增添动力,也会让他们在“康复”之后更珍惜组织给予的信任和机会,从而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都市锦江区对那些受过处分的干部,不抛弃不放弃,分清类别进行关爱,“拉一把”的做法就很值得提倡。(相关报道见今日9版)
不过,以往也出现过一些不合规范的“带病提拔”案例,有一些问题干部的复出引发了较大争议。这也提醒我们,对那些在受过处分但表现良好、有上进意愿的“问题干部”,给予其正常使用的机会时必须遵循合理的程序,尤其要确保信息透明。只有透明、公开、合规使用,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才能服众,才能把好事办好。
要构建制度健全的吏治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选人用人的规则公开、公平是最重要的。只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正常任用那些已改过自新的“问题干部”,也会经得起公众质疑,经得起时间检验。退一步说,公开依规再用,即使个别“问题干部”在复出后“旧病复发”,也是概率之中的事,一码是一码,到时再按党纪国法从严处置即可。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问题干部 作风问题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