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让民企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甘肃省政协:强“引擎”清“路障” 大连市政协:破“藩篱”正当其时

2016年07月15日 08:36 | 作者:王聪 吕东浩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环境不佳,民营经济就如同涸辙之鱼、瘠土之木,就有生存之忧、发展之虑。”“环境建设既是发展民营经济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日,大连市政协召开十二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根本好转”专题议政协商。依托实施国家战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环境、打造基金平台改善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优化军民融合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发展……铿锵话语间,委员们就破除环境“藩篱”,力促民营经济发展争献计策。大连市常务副市长曹爱华及30多个党政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建议。

目前,大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50万户,创造增加值占全市GDP近六成,对全市税收贡献率近五成,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口总数的75%。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

“从某种意义讲,市场经济又是环境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竞争。”汪昕常委直言,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大连的差距,其根本就是环境的差距。作为本次常委会议主旨发言人,汪昕围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融资环境、税费环境、用工环境、法治环境、制度环境、“亲商”环境等提出8条具体建议。“推动大连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关键就在于制定切实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根本好转。”他说。

在闪红光常委看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出台与实施,为大连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托。“破除‘藩篱’正当其时。”闪红光提出,目前大连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以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政策服务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亟待进一步“清障”,要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和创新驱动等顶层设计与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同步推进、同频共振,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针对投资渠道有限、融资门槛较高、获取资金较难等问题始终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纪跃常委建议加大力度通过PPP模式项目运作、打造基金平台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引导多元投资主体进行集合投资,提升社会资本配置效率,改善城市产业投融资结构,提高对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力度与效率,以实现技术、资金与管理的有效结合,成为引导、培育和辅导企业快速成长并助推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杠杆。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根本好转,必须着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从环境好转中取得新发展。”市政协主席李万才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根本好转,事关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营造优良环境,使大连成为民营经济成长壮大的沃土,使民营经济成为促进大连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之前,市政协历时数月组织委员和专家学者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形成23篇常委会议发言材料,紧紧扭住民营经济所处的“大环境”问题提出100多条意见建议。(记者吕东浩)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甘肃省政协 大连市政协 民企 民营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