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刘克崮:扶贫攻坚 金融当先
——呼吁实施“特惠”政策、改革供给结构、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战略作用
建议一:
增加金融有效供给,让农户贷款有门
去年12月,我到四川省南充市调研了一个叫美兴的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门为无法获得或无法充分获得金融服务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目前该公司已在四川全省7个城市设立分公司,拥有有效客户18189户,贷款余额5.80亿元,户均余额3.2万元,为众多贫困户创业致富提供了启动资金。
南充市顺庆区大林乡的老周就是受益者之一。老周家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后来养鸡,但因养殖规模小,收入有限。2012年2月,老周的养鸡场准备扩建,可新建鸡棚钱不够,周围邻里能借的都借了,银行贷款手续又太过繁琐,后来他来到美兴小额贷款公司贷款20000元。
靠着这笔贷款,老周开始了他的创富之路。如今鸡舍由2个棚变成了现在的6个棚。母鸡数量也由当初的60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8000万只。“儿子现在也跟着我经营着鸡棚,我养鸡产蛋,他跑销路送货。一家人还在南充市内买了一套大户型房子。”老周高兴地表示。
老周的例子表明,解决农村贷款难题,应以增加贫困和中下层农户金融有效供给为目标,改革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结构。措施之一就是建设多种新的县域内的乡村扶贫微型放贷机构,如乡村农民银行,位在县域内、以乡村为主、以贫困和中下层农户为主笔均贷款0.1-5万元;如乡村农民小贷公司,将现有向中下层农户、贫困农户提供服务的优秀小贷公司、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小微型金融机构,转型建为乡村农民小贷公司,主对中下层农户和贫困农户服务,享受财税金融扶贫特惠政策,将来可部分发展成乡村农民银行,等等。
应重点发挥大型国家金融机构批发融资服务等功能,鼓励国开行、农发行、邮储行为主的大型金融机构建立扶贫事业部,向开展扶贫业务的小微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融资等服务;明确农村信用社对贫困农户放贷的主力责任,继续限定农商行(农合行)以在县域内范围开展金融服务,以减少县域存款资金外流;.将中和农信项目管理公司改型为全国性乡村农民扶贫微贷公司,定位在贫困地区县域内农民微型贷款公司,可在各省、市县设分支机构。
还要发展县域农业保险和融资担保公司。在各县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省级设立再保险公司分担风险,注册资金由财政全额或部分出资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
此外,可尝试探索其他多种新型农村扶贫金融模式。鼓励各地、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试点扎根乡村、面向贫困和中下层农户的多种新型农村扶贫金融模式,如互联网金融、电商+扶贫金融、农业特色小保险、小型农业众筹等多种金融扶贫创新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内部信用资金互助。
建议二:
通过“特惠”政策引导、支持扶贫金融机构发展
如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愿意为农户脱贫致富保驾护航,需要国家优惠政策的引导。
建议国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给予开展扶贫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规范、精准、协调、高效、适度的财税金融扶贫“特惠”政策,引导那些对贫困和中下层农户“特亲”的扶贫金融机构的创立和发展。
限、奖并用,严控贫困资金外流。一是限制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资金外流。为减少农村信用社依靠纯吸储、买债和炒股获益而造成的存款流失,应规定位于贫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存贷均留于本县,其中,存款的80%必须应用于本县。二是凡是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扶贫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县域金融机构,一律享受同样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额外增加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上交存款准备金同等数额的再贷款政策。三是根据各地扶贫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和脱贫任务轻重,实行梯次差异的扶贫再贷款供给办法,继续给予利率优惠。四是取消非低保贫困户的贷款利率上限控制,维护健康、真实的市场价格信号。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成本风险及享受的优惠政策,依法合理确定利率上浮水平。
构建扶贫金融的梯次性宽松准入环境。允许一县开设多家村镇银行;允许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扶贫小额贷款集团公司身份跨省经营;允许设立区域性扶贫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再贷款要向扶贫金融机构梯次性倾斜;实行扶贫贷款过渡性梯次贴息补助政策,对纳入低保的贫困户全额贴息,对非低保贫困户贴息50%;建立稳定的政府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梯次分担机制;对服务贫困农户及中下层农户的扶贫金融机构给予梯次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放贷余额超过总量60%的金融机构,增值税和所得税全免等等。
引导担保和保险公司开展梯次扶贫业务,适当新建担保机构。引导现有担保和保险公司增加或拓展扶贫担保和保险业务。
还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普及金融知识。通过选派贫困地区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到专业金融院校集中培训、到金融机构挂职工作等多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金融素养。加强现代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推进“金融知识送下乡”等项目,对贫困地区的各级干部和贫困农户进行金融知识培训,努力在贫困地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此外,应建立针对贫困农户金融业务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差别化考核。一是具体考核对贫困农户贷款发放情况,充分考虑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金融业务风险高、成本高的特点,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二是对于大型金融机构中专门服务贫困农户的专营机构,允许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
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可持续的“造血式”的扶贫,有了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保驾护航,农民创业贷款不再难,脱贫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普惠金融联席会会长。本文为在“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克崮 扶贫攻坚 金融 特惠 改革供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