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绿色手绢”芳菲情
“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这首曾经在孩子们游戏时经常被唱起的歌谣,如今已再难听到,它似乎随着难觅踪影的手绢,一同消失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刘芳菲
当纸巾一天天成为书包中的常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芳菲和她的“绿手绢”带起了一股别样的怀旧风,号召大家重拾手绢,减少一次性纸巾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建立起绿色环保理念。
环保从使用手绢开始
你是否记得,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从盒子中抽取纸巾的动作?翻翻小时候的藏宝盒,里面是否躺着几条花花绿绿的小手绢?你可曾算过,我们每天随手用掉的纸巾,要消耗多少棵大树?那将是多大面积的森林?
纸巾的使用对于环境的破坏,早在4年前就引起了刘芳菲的重视。作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创办了“芳菲绿色手绢计划”,号召人们重新使用手绢,“这是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可以进行的慈善”。
从纸巾到手绢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芳菲用联合国环境署为“芳菲绿色手绢计划”特意计算的一组数据进行了有力说明:如果每人每天少用8张纸巾,那么两个人每年可以保护1棵20年树龄的大树,吸收60公斤二氧化碳,增加1吨氧气的释放,固化掉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的碳排放。对局部地区的降温降尘、增加降雨量都发挥重要作用。
这样一组数字,是刘芳菲把目光锁定在手绢的最强佐证。
时间退回到2011年夏天,刘芳菲到联合国环境署总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一个会议。席间,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踏实做一个公益项目,不仅仅是代言,而是自己去做,为环保尽一份力。
“我一直保持着使用手绢的习惯,但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纸巾。”刘芳菲说,她那时的想法,是看能否用一己之力推动更多的国人重拾手绢,减少一次性纸巾的消耗,回归绿色生活,保护树木。
回国后,她开始调研考察胶东半岛的纺织品工厂,其间发现很多厂商生产的手绢几乎都是做外销,“竟然没有一块是为中国人生产的,他们告诉我,手绢在中国早已没有市场”。
“没有人做,没有人设计,没有人使用。那么好,我来设计,我来做,我来发动身边人使用。”刘芳菲邀请时尚设计师朋友设计手绢;寻找欧美大牌手绢的加工厂作为代工厂商进行生产;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途径开展销售……2012年6月,“芳菲绿色手绢计划”的第一批手绢面世。
“这些年,我们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铺天盖地的海报,只是希望踏实做点事情,改变身边人的生活习惯。”刘芳菲说,她希望让环保从每个人身体力行地使用手绢开始。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很多买家购买了我们的手绢之后,会拍下照片发给我们,看到这些照片,尤其是那些使用手绢的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时,我们真的很欣慰。”刘芳菲说,她期盼更多的成年人使用手绢,更希望使用手绢的群体是孩子。她的团队把儿童定位为使用手绢的重要群体,“如果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从小养成,长大后很难被改变”。
2014年,“芳菲绿色手绢计划”开始推广手绢进校园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宣传环保理念,培养青少年从小使用手绢的习惯。目前,北京、吉林、长春、山东、福建等地都开展了这一活动,成效喜人。
“长大后,别人送给我们什么,可能很快就不记得了。但是小时候收到的礼物,会一直留下印象。我希望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会记得,小的时候有人送过一条手绢,告诉他用手绢环保,少用纸巾。”刘芳菲告诉记者,她希望“芳菲绿色手绢计划”能够“从娃娃抓起”,现阶段主要是联合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企业及个人赞助手绢,送到学生们手中。
这几年,“芳菲绿色手绢计划”还和很多公益机构进行其他的环保及捐赠活动。诸如2015年端午节,在南京为自闭症儿童发起的“快闪”义卖行动;“8·12”之后,为天津消防英雄死难者家属进行义卖;为贫困地区种植树木以改善当地农家生活;为爱心衣橱配置1万条手绢……
“有些地方经济落后,很多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手绢。于是,我们把手绢和其他文具等一起送给那些孩子,他们看到手绢后都非常喜欢。”刘芳菲说,她希望手绢能够成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成长记忆中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生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哪怕是一点点,也是一种环保理念的传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芳菲 绿色手绢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