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金融高管14年救助超2万孤儿:让“艾滋孤儿”上学

2016年12月07日 11:29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帮助“海星”的杜爸爸

有一个寓言,在海滩上,有人问捡海星的孩子:“海星这么多,根本就捡不完,这样做有意义吗?”孩子看着手里的海星说:“对海星而言,有意义。”

杜聪说,他愿意“全职”做那个捡海星的人,帮助一个是一个。

他告诉记者,从金融高管到全职做慈善实际上并不是很难的决定,因为他当时觉得,如果他半职去做,可能会帮助一百个孩子上学。但一定会后悔,为什么没有全职去做,这样就能帮助两百个孩子上学。

此外,他全职是为了曾经对那些艾滋病父母的“承诺”。“最开始,我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承诺,为了公益,但肯定不是为了快乐。”

那年的杜聪35岁,他从银行高管,一下子变成了艾滋病孤儿的“杜爸爸”。

他说,看那时候自己的照片,都是没有笑容的。因为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随着逐渐深入到农村,与艾滋病孤儿接触越来越多,杜聪发现了更多的快乐。“如果你能够发现其中的快乐,你就会留下来。”

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他的基金会帮助的小“海星”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其中有些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

“一个开始读小学的孩子,要经过12年的长跑,才能到达大学的门口。在这12年中,他可能会受到很多的诱惑,家里环境的影响,心里叛逆有辍学念头;也可能是他看不到黑板,老师对他偏心;也许是看到别人穿金戴银有诱惑。坚持下去很难。所以,有那么多孩子能撑到最后,不光是钱的问题。”

如今的杜聪,已经可以“抽身而退”,从整个项目运营来讲,他可以干些自己的事情。但他希望能够把公益的“种子”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推动公益的生活化与全民化。

他举了个例子说,如果让一个人每天捐二十元很难,但如果智行基金有一个面包店,捐款人每天来买二十元的面包和咖啡,就相对容易,既可以做慈善也可以解决“刚需”。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艾滋病 杜聪 孩子 传奇 金领 抗病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