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母亲上培训班学用微信 没几天被女儿屏蔽朋友圈

2017年02月09日 14:38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好不容易学会用智能手机,春节加了女儿的微信,没想到她把我屏蔽了,想想也挺难受的。”2月8日,家住宁波市西门街道的刘阿姨向记者吐槽,女儿的朋友圈,连做美甲的小妹都能看,却把亲妈屏蔽了。

记者做了个小调查,发现朋友圈内容对父母完全开放的子女不到四成。

通过朋友圈了解子女日常生活,是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主要动力

刘阿姨是记者在去年一次采访中认识的。西门街道举办4期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期期爆满。和很多街坊一样,刘阿姨来学有两个目的:跟上时代,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

春节,刘阿姨兴致勃勃地拿出新买的智能手机,要和女儿“扫一扫”,女儿、女婿都爽快地互加了微信,还建了个家庭群。

“那天我很晚才睡,一条条地看女儿的朋友圈,很过瘾。”刘阿姨说,女儿在上海工作、成家后和父母聚少离多,好在朋友圈内容挺多,每天都有几条,一条条看下来,跟陪着女儿过日子一样。

正月初五,女儿离家,刘阿姨安慰自己:有了朋友圈,还是可以了解她的生活。“我知道上班第一天老板给她发了300元红包,替她高兴,留言让她好好工作;她买了两支口红,我说不要浪费,还有100多万房贷要还;她说去看电影,我说要多在家陪孩子,不能扔给保姆……”

2月7日,刘阿姨吃过早饭想刷女儿朋友圈,发现看不了了。她开始以为手机坏了,但点开朋友圈的其他人,内容都可以看到。

她挨到午饭时间,给女儿打电话问是什么原因,她爽快承认:“我把你屏蔽了,我们以后还是打电话吧。”

刘阿姨说,经过老伴协调,女儿又对自己开放了朋友圈,但内容明显少了。

培训班负责教学的义工刘建英说,因为想亲近子女的生活,老人最关心“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这是老人学智能手机的一个主要动力。经过培训,每个人有了自己的账号,学会了基本的功能。

和刘阿姨的女儿一样,在宁波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许小姐在加父母微信一段时间后也把他们“拉黑”了。

许小姐的父母在湖南,她自己在宁波生活。“我养了狗,在朋友圈里经常发,可父母很反对,每次都长篇留言说脏,让我遗弃。春节前狗生病了,我急得不行,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其他朋友都安慰我,帮忙想办法,父母却留言说本来就不该养,现在生病了,赶紧扔掉。”许小姐说,类似事情不胜枚举,“说一句失眠,父母说想太多,一通说教;发个新买的口红,又说浪费……最后我发现,发啥都不对,他们还在用管孩子的思维管我。春节回家,我就跟他们说,工作时间不能用微信,以后有事还是电话、短信联系,就把他们‘拉黑’了。”

做晚会主持人的“苗苗”在加父母微信一周后也“拉黑”了他们。“我主要发自拍,下面都是点赞的。只有老爸留言:你这还是我女儿吗?脸怎么跟蛇精一样?这么冷穿短裙冷不冷?”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母亲 培训班 微信 朋友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