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丁时勇:给企业一本明白账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决定对“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自2016年起在全国推动这项改革。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收费多、收费乱是“心中永远的痛”,不仅稀释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降低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市场发展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和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四年来,中央层面统一取消、停征、减免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496项,地方取消收费600项以上,2015年以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减少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企业社保费用支出的举措。
今年2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持续为实体经济减负。但是,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那样:目前收费名目较多、乱收费等问题依然突出,给企业加重负担。同时,许多企业也在反映各种收费项目繁多,而且征收不规范,收多收少有时候全凭收费者一句话。
以审计署2016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为例———抽查发现:在涉企收费清理规范方面,有关地区和部门仍存在违规收费或依托权力收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性收费不规范等问题,4个省的11个单位在国家明令取消、停征、免征后,仍违规继续征收或超标准征收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税费共计1.41亿元;两家单位依托行政权力或履职便利,违规向企业收费926.56万元;3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未按规定清理规范,仍由企业负担中介服务费1.35亿元;两家单位依托达标评比活动,自设名目向企业违规收费307.66万元。
笔者认为,要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可从几方面入手。
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政府收费项目必须做到“收费法定”,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应尽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举措,实现“清费”与“减税”共同发力,从源头上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一些涉企收费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国务院部门必须带头治“费”,以“自我革命”破除部门利益。通过上下联动,一是坚决取消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即使是一些合法收费项目也要治理,要么暂停征收,要么彻底取消;二是坚决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让那些附着于权力的“红顶中介”的收费项目无所依附;三是坚决纠正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厘清政府机关与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
建立规范的收费目录清单。对确需保留的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府要给企业一本“明白账”,将应保留的合理收费项目全部列入收费清单,说明保留的原因,并向全社会公开。凡是清单上没有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一分钱也不能收。
强化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审计、督查、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对政策落地效果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督促整改涉企收费中存在的问题。要重点关注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情况,切实减少涉企收费自由裁量权。要强化信息公开,完善企业调查和举报平台,将收费问题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严格追责问责。要建立健全对清理和规范收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追责问责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限期整改;对因不作为、乱作为导致的清理规范不到位,构成违纪的,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对失职、渎职或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形成的乱收费行为,涉嫌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责。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审计局副局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丁时勇 企业 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