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搬家师傅的"北漂"人生:周末生意最好 见证不同的故事
3月19日,庹师傅从北京五环外一栋居民楼里把衣柜背出来,长条绑带包着衣柜更容易着力,但衣柜还是把他的腰压得深弯下去。记者 吴凡 摄
陈师傅的周日,从一个雾霾天开始。周末,是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
37岁的陈丰,21岁时从重庆农村来北京帮人搬家,一路跌跌撞撞,如今已经是京城一家小有名气的搬家公司小主管。偶尔替请假员工出车的日子,他还是格外卖力,因为他觉得日子就是勤快一点过出来的。
和这个城市的其他外来务工者一样,他是一个资深的“北漂”,但这个工作又让他能够更近距离见证着别人的“北漂”……
上身弯到与地面平行
因为公司里的一个搬家师傅生病了,为了节约成本,陈丰最近一个月又要亲自上阵了。
3月19日,雾霾浓重,《工人日报》记者见到开着货车的陈丰时,才上午10点,他和庹师傅、刘师傅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单生意,一刻也没休息,就要赶往下一个地点了。
陈丰的“辖区”是北五环的上地区域,凡是附近有搬家需求的客户一呼应,机动待命的搬家师傅就会按电话派单赶过去了,收费则一般按照搬出地和搬入地之间的里程计算。
在北京驾驶一辆搬家货车,要遭遇两大难题:限行和堵车。为了多接单多干活,他们要早点进城,但在北京,货车在早上7点至9点、下午4点到8点在五环内是限行的,因此他们要赶在早上9点汇入第一批进城的车流,这就意味着早上7点就要为开工做准备了。
今天的第二单生意,是从西北五环的肖家河搬到东南二环的广渠门,跨了北京一个大对角线。上午10:30,陈丰按时到了要取件的小区门口,按照保安的要求开出门条、给货车拍照、身份证登记。
看到客户家是电梯楼时,陈丰和两个师傅还是挺开心的,拿上绑带、推车,他们就麻利地开始搬运了。不论是四人座的大沙发,还是近两米高的大衣柜,师傅们都是一股劲就扛上了肩,重压之下,身子几乎弯到了与地面平行,然后一步一步,蹒跚地移向货车。师傅们说,只要用手一拎,差不多就掂出重量了。最能扛的师傅,一个人最高可以扛200多公斤的物品。
“运气挺好的,今天没有钢琴或者红木家具这些贵重物品。一趟才挣一两百元,要赔钱就白干了。”陈丰小心地看着师傅们把行李摆上货车,生怕蹭坏了客户的家具。搬完所有东西,是中午12:40,他带着两个师傅去找路边的8元盒饭吃去了。
“原地待命,下午可以再接一单,只要赶在4点前出五环。”陈丰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师傅 生意 故事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