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狱医”张广军亲手为艾滋患者清理伤口

2017年04月21日 14:55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张广军说,她这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看病。

她的病人很特殊,是患有艾滋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服刑人员。

刑期或许比他们的生命周期还要长,对生的绝望加上自身的恶习,导致这些病人经常随心所欲地闹事,不服管教。

过硬的专业知识,过人的魄力胆识,细心的跟踪治疗,耐心的劝说开导,张广军让一个个艾滋病服刑人员重燃生的希望。

12年来,张广军累计收治艾滋病服刑人员225人次,未发生一起职业暴露事故,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这位奋战在监狱抗艾一线的山西省劳模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来到山西省新康监狱实地探访。

一把花生

1991年7月,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张广军被分配到山西省新康监狱(即山西省109医院)传染科工作,成为一名从事医疗工作的监狱人民警察。

2005年7月,新康监狱成立艾滋病监区,集中关押全省艾滋病病犯。

时年37岁的张广军被任命为监区长。

艾滋病是一个医学难题,既不可治愈,传染性又强,病犯的情绪很容易失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张广军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上班第一天遇到的挑战还是超乎了她的想象:

监舍的地上到处是摔坏的凳子、花盆、脸盆、杯子,有的病犯耷拉着脑袋,有的肆无忌惮地吼叫,有的威胁要报复社会和民警。

“要想征服他们,必须拿出勇气,消除他们的‘被歧视感’。”张广军没有穿任何防护用具,便走近了病犯。

面对如此大胆的女民警,不少病犯惊讶地看着她,但仍有几个脸上挂着轻蔑的冷笑。

就在这时,一名病犯从兜里掏出一把花生,递了过来。

张广军心头一震,知道这是一次公然挑衅与试探。

来不及多想,张广军接过花生,顺势坐在病犯床上,剥开一粒放进嘴里。边吃,张广军边询问这名病犯的病情。病犯顿时睁大双眼,满是诧异,气焰不再嚣张。

其他病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安静了下来。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狱医 张广军 艾滋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