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4位衡中毕业生自述:有人说恶心 有人还想再选一次

2017年04月25日 14:09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事实证明,氛围营造很成功,但也磨灭了个性。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它(衡中)会更倾向于压抑情绪;会希望把每个人打造成它觉得合适的样子。我现在的一些情绪,总是爱放在心里,这种感觉很不好受。

不管怎么说,我很感谢衡中。它是一个平台,给我提供了走出自己原有教育困境的一个机会。

衡中让我觉得可贵的另外一点,就是当时学校环境非常纯粹。大家不会因为谁家里有钱或没钱,长得漂亮或不漂亮,而有针对性的交往。我们的同学间关系非常真诚,也不存在任何校园霸凌的事情。在这种封闭环境下,我收获的师生情和友情,是这辈子再也难以遇到的纯粹。

但在进入大学之后,接触到不同省份、背景的学生。能很明显感觉到,衡中学生身上的“应试化”色彩更重,个性化更少,对外界了解更少。

而这些遗憾的根源,我知道不能归咎于衡中。应试教育下衡中是一种必然,首先有这样的教育制度,之后才会有衡中,否则大家也不会选择衡中模式。

如果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衡中。

“我终于想到一种感情来形容,那就是恶心”——杨晓普,2009级 985高校本科毕业 待业

提起衡中,我已经想不起具体的事情了,就剩一种不知道怎么说的感觉。离开学校五年了,我终于知道,那种感觉是恶心。毕业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学校,保持联系的就只有高中的两个同学而已。

我只能模糊记得,当时自己哭着喊着给妈妈打电话要转学,从高一到高三,从来没断过。再后来高三生病缺了课,整个高中恍恍惚惚的就过去了。

但对那些诟病衡中是“高考加工厂”的人,我只是觉得,在质疑衡中合理与否之前,先得去审视基本的教育制度。而对那些讲“杀死应试教育,先杀死衡中模式”的,这是本末倒置。只要应试存在,高考加工厂一定存在。这个问题不能从下往上治。

天下高中一般“黑”,就看加工得好与不好了。哪个高中不汲汲于高考录取率、名校人头呢?只是衡中在“技术成果”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已………至于这个“填鸭教育根源”的锅,我觉得不能让衡中背。

我也问过自己去衡中后悔么,但确实也谈不上很后悔。但如果让我再过一次,我一定不去衡水中学念高中了。这跟制度好坏也没关系,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不大合适。这种制度有人能适应得挺好的。

“我从来不觉得衡中是应试教育”——常修文,2009级 北京大学法学院准研究生

衡中到某个地方开分校,可以有批评的意见,但那些说“人民群众该不该抵制衡中的”,我认为这和他们没关系。当地人这么这么大加抵制,担心衡中“入侵”,是不是恰恰反映他们的心虚呢?

衡中建分校正是说明它实力强。这就跟打仗一样,人家的装备科学化、人员有素质,那为什么人家打赢了你不服气呢,你有什么可不服气的呢?

编辑:梁霄

关键词:毕业生 恶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