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4位衡中毕业生自述:有人说恶心 有人还想再选一次

2017年04月25日 14:09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很多人说衡中是高考加工厂,但我始终不认为应该把衡中和应试教育结合来看。

我还记得到衡中之后的第一次被批评,是当时我们班唱国歌不整齐。老师的那句话,我至今还记得“国歌都唱不好,那干什么都干不好”。唱国歌和高考有什么关系呢?类似的“规范性”事情还有很多,这都让我觉得衡中培养的是每个人的自我约束力。

汶川地震那一年,按常理在这之前,高考语文试卷已经定下来了。但当时老师们还带着高三学生看很多汶川地震的资料。有的学生想多花些力气在“备考知识”上,还被老师批评:“这是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哪怕你们的考试迫在眉睫”。

这些事情都让我感觉到:衡中不是应试教育的果实,而是真正在培养学生的格局与能力。那些来衡中“取经”的学校,只看到了我们的规范严格管理,而对我们八十华里远足、成人礼、心理剧等和成绩“无关”的部分视而不见,最后反过来攻击我们是应试教育,这未免太不合理。

当然,我们的规范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之前有个同学午休时蜷着腿躺在被子上,被记违纪扣分“某同学中午直着身子睡觉 呈麦当劳形状”。但真正在衡中读过书的人,对这些偶尔“哭笑不得”的规定,应该也都能理解。

在母校饱受争议的时候,想送给衡中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们到达山顶、满头大汗的样子不应该被嘲笑”——赵佳佳,2008级 现于某政法大学读书

自从2009年进入衡中,整整三年,我的目标一直是要考名牌大学。但哪个高中标榜的,不是自己的升学率呢?

进入衡中的时候,我的中考成绩是全县前十。在当地念高中是不用花钱的,但我还是自费去了衡中,只是想给自己多一点念好学校的机会。

我应该是天生适应“衡中模式”的人,也很享受长时间心无旁骛、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状态。而衡中,恰恰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平台。

编辑:梁霄

关键词:毕业生 恶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