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福建两村庄号称两百年不通婚 现打破“毒誓”和解

2017年05月05日 17:13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村民决定打破“毒誓”

彻底改变的契机发生于今年的一场饭局。

南安月埔村村委会前主任傅梓芳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3月自己和几个朋友吃饭,里面既有月埔村的人也有梧山村的人,席间有人说起两村之间多年来不能通婚的事,觉得这个时代还坚持这样的“毒誓”实在太过荒唐,希望有人能够出面打破这个禁忌。

傅梓芳在村中颇有威望,那场饭局结束后的几个晚上,傅梓芳都一直在村子中询问村民的意见,“我们这边没有村民反对,大家几乎都是赞成的,而梧山村的朋友说,他们村子村民的意见也和我们是一致的。”

根据村中老人的记忆,两个村子有半个世纪都没有发生过冲突了,这样的商议,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5月1日,月埔村与梧山村正式办了一个仪式,解除互不通婚的旧俗。仪式在两村交界的梧山防堤路上举行,由两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主持,两村数百名村民参加,仪式上挂出了“解恩怨通婚嫁是两村人民的共同心愿”的条幅。

和解是个渐进过程

采访中,月埔村和梧山村的村民对北青报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两个村子和解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历史的必然。从1980年代开始,两村的关系越走越近,经济模式的改变让村与村之间不需要再争抢自然资源,改革开放后的时代让人与人之间走向协作,两村村民合作建防堤路,合资合力开办企业,但一直没有人公开打破“不通婚”这最后一层禁忌。

“打破不通婚的禁忌可以让我们两个村子关系更紧密,也可以让年轻人自由追求爱情。”梧山村村支部王书记说。

月埔村和梧山村举办的这场“解除互不通婚仪式”也引起了周围许多村子的关注,南安市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周边包括南安市、晋江市等地的许多村庄间都存在不允许男女通婚的旧俗,其中不少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解除,确实还有一些村子之间依旧存在芥蒂。

南安市当地一位地方志爱好者也告诉北青报记者,早在清朝,雍正皇帝就曾颁布谕旨批评:“闽省文风颇优,武途更盛。而漳、泉二府,人才又在他郡之上,历来为国家宣猷效力者,实不乏人。独有风俗强悍一节,为天下所共知,亦天下所共鄙。”可见当地村庄间频发矛盾冲突的问题,至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存在了。

月埔村村民傅维建说,月埔和梧山两村解除“毒誓”的方法,可以给还存在类似历史遗留问题的村子提供借鉴。文/见习记者 付垚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福建 通婚 毒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