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陈虎:社会需要有担当的工人 普通工人也能出彩

2017年05月18日 16:18 | 作者:赵剑影 |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掌握修“神经”的技能

“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降本增效是公司努力追求的。机器维修是公司的一笔大的支出,维修团队有力能给企业节省不少成本。”3515工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立平告诉记者。

陈虎就是这个维修团队的一员。2006年公司投千万巨资引进了德国全自动橡胶双密度注射机。作为公司电气维修的骨干,陈虎负责新设备的维修工作。在设备安装时,面对厚厚几大本英文说明书,陈虎说自己有抓瞎的感觉,只好请教厂方派来的工程师,但他那种不屑一顾的眼光和傲气刺痛了陈虎。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辛努力,过了翻译关的陈虎如鱼得水,一切问题都变得简单起来。“在自动化设备中,传感器犹如人的神经,如果一个出问题就会丧失几个功能、甚至停机。为方便快速检修,我把几百只传感器的位置、电动单元等准确地体现在一张图上进行标注,当设备出故障时只要按图索骥。”

“向厂方求援不仅价格高,周期还长,影响生产。”陈虎说,在厂里工作时间长,知道生产任务不能耽搁,那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利用国产器件进行替代改造改造?”一个念头蹦了出来。

锁模气缸活塞进口的要600多元是一次性的,国产一次性的要100多元,改造后可以反复使用;微型传感器进口的400多元,代用的仅70多元左右……引进的新机器从2台增长到6台,厂区的机器维护费用却降低了40万到50万元,节省成本150万到200万元。

社会需要有担当的工人

“作为企业的一员,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抱负和创造价值。社会和企业都需要有担当的工人。”陈虎在工作上的拼命,相对的就是对家庭上的不“上心”。他住在漯河市的西郊,骑电动车需要40分钟的时间。用他家人的话说,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都“焊”在厂里:早晨7点就到厂了,晚上8点多才回家。

“家人不理解。”记者问到他家人是否支持时,陈虎嘿嘿一笑说,“尽管他们不理解,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厂里需要我。”陈虎的同事告诉记者,他作为班长不仅要负责新人员培训,还要负责设备的维护,每天工作常常在10个小时以上。

这个铮铮的汉子,也有铁骨柔情。陈虎说,自己没有一个假期陪家人完整地度过,也感到愧疚。女儿7岁了,“她经常说:我和妈妈一家,你的家在厂里。童言无忌,说得我的心里也是很不是滋味。”陈虎的岗位上确实离不开他,“其实,我们厂里有很多我这样的人。普通一线工人也能出息。”(记者 赵剑影)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陈虎 社会 工人 出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