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上海“无食管”男孩:从未放弃过希望理想

2017年05月24日 11:51 | 作者:唐闻佳 |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等我好了,我想跟爸妈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躺在洁白的病床上,俊俊说出这个心愿时,在场的医生无不动容。吃饭,对很多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竟成了这个大男孩的一个愿望。

对23岁的俊俊来说,用嘴吃饭,确实有点奢侈。过去的11年,这个上海男孩就靠一根细细的营养管维持生命。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他追逐理想的脚步,他一路顽强地求学,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不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计算机专业,如今毕业在即。前不久,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找到胸科医院,希望改变11年的“管子人生”。

点击进入下一页

成功完成食道“再造”手术后,上海大男孩俊俊躺在病床上,一脸兴奋。尔谊摄

消化道“运输线”两次中断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的食管外科病区见到俊俊,一个笑容灿烂的男孩,完全没有被讨厌的疾病折磨了十多年的颓废样子。

“孩子一直很阳光,我们不想因为疾病让孩子失去希望。”坐在床尾的母亲客气地给探访者让座。

这个家庭的变化出现在2003年。一日放学回家,年纪尚小的俊俊因为口渴,误喝了双氧水。结果,双氧水灼伤了他稚嫩的食管,俊俊进食变得非常艰难,一周后就彻底没法吃东西了。在一家医院,医生摘除了他的一段食管,把胃直接接上残余的食管。这段短短的食管,和没有无异,这个男孩开始慢慢接受着身体内部的异样结构。这年,俊俊9岁。

这样的身体内部食物运送管道“改道”,并没有维持很长的太平。3年后,俊俊出现胃大出血,不得不接受胃大部切除手术,本来连接上下的消化道“运输线”再次中断。这次手术后,俊俊身上多了两根管子,一根在颈部,医生给他做了一个造口,用于收集排出口腔的唾液。另一根在腹部,这个胃造瘘就是俊俊每日营养的来源管道。每天,食物被打成泥状,通过细管子输送到体内。

自此,俊俊没法经口吃东西了。这年,俊俊12岁。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上海 男孩 希望 理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