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上海“无食管”男孩:从未放弃过希望理想
医生“再造”食物管道
“尽管这没有影响他的生命,但这样的生活质量很低。”今年5月,胸科医院的叶波医生在诊室见到俊俊,印象很深,因为这样的病例并不多见。
人们的既定思维里总认为医生是要救人于生死一线的,但在俊俊这个病例中,他已经与疾病“和平共处”了11年。“他不是非得做这个手术来延续生命,这个手术是要维护一个人起码的生存尊严,何况他这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叶波说。他是俊俊的床位医生。
重建消化道的方法很多,俊俊的胃已经不能使用,但可以使用结肠、空肠重建桥梁。问题是,此前俊俊接受过两次手术,这使得他的几条常用“通道”都已经因疤痕而封闭,让再次治疗变得非常困难。另外,俊俊的腹腔因两次手术变得界限不清,重新分离也很困难。为此,俊俊妈曾经一度劝儿子不要选择再治疗,她愿意照顾儿子一辈子,不想再因为手术出现一丁点意外。
可俊俊接受手术的意愿很强烈,他不想再靠“管子”生活了。
为了给俊俊一个尽量完美的身体,食管外科主任医师李志刚领衔的医疗小组反复讨论,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性、美观性,医疗小组决定从皮肤下面开辟一条新的通道,把结肠上提,给这个孩子“再造”一个新食道。
这样的手术路径很少用,意味着手术风险更高。经过缜密设计,手术由李志刚主刀,叶波和同事们紧密配合。
手术紧张地进行了5个小时,完成了颈部、胸前皮下、腹部三个位置的精细游离、实施了3个消化道吻合,身上留置了6根引流管。
手术很成功。昨天当记者见到俊俊时,他躺在病床上一脸兴奋。由于手术是经皮下“重造”了食物通道,细心的医生在俊俊胸口用海绵布包裹伤口,并在两边搭建了坚固的“堡垒”,防止意外撞击。
“过两天,这孩子就能做消化道造影了,如果造影剂通过嘴巴往下畅通无阻地进入剩下的胃和肠道,说明吻合口就都长好了,孩子很快就能经口吃饭了。”护士长丁淳高兴地告诉记者。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上海 男孩 希望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