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从一线工人到技术“大咖”的张自飞:锻造“魔盒”护神舟
“话匣子”打开兴趣之门
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张自飞的父亲先后付出了3台半导体收音机的代价。小学五年级时,他第一次看到一个“盒子”里居然能发出声音,于是给父亲写信要收音机,“那时候一台收音机70块钱,刚寄来没几天我就拆开了,先后弄坏了3台”。
上初三时,张自飞在物理课上接触到电子技术知识,从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张自飞上了七四九厂技校。国营七四九厂是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前身,是我国最早从事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
1994年,张自飞进入国营七四九厂实习,每月只有38元生活费。“第二年成为正式工,收入也仅有180元。”就这么点收入,张自飞几乎全部投资到个人爱好上,用于购买电子零件和相关书籍,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1995年左右,我做出了第一部收音机,只能收到一个台。后来反复调试,最多能收到7个台。1996年,又做出了第一台电视机”。
亲手做出收音机和电视机,并没有让张自飞满足。“我心中只有一个梦想,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最精美的产品。”
虽只是名工人,张自飞却对设计产品有了“野心”,想把自己的设计转换成产品。“刚上班时,非常羡慕技术人员可以坐办公室画图。自己虽然也干技术活,但没有创造性。”
为实现这个“小目标”,张自飞主动找技术组的人学习,帮着他们画图。“逐渐学习了设计方面的理论规则和技巧思路,学会按照原理图做线路板。”
20岁刚出头的张自飞在工友眼里是个“另类”,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看书,一天到晚琢磨设计原理图;曾经为了推算温控器设计原理,画过100多张图纸。“我日常工作中能接触到实际产品,又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跟技术人员交流,再加上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很快。”
多年的痴迷与执着,为张自飞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功底。
编辑:梁霄
关键词:张自飞 神舟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