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中国15个县宅基地改革3年试点:“空心村”正在消失
余江县沙溪张家村村民张文忠最近十分高兴,因为一个困扰他20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他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家门口有一处闲置多时、无人居住的房屋,由于距离自家房屋太近,挡住了门口,导致进出十分不便。
张文忠说,“宅改”开始之后,门口那栋屋主人终于同意按照规划拆掉旧屋,如今自己门前是宽敞的道路。张文忠说,现在拆除了一户多宅和废弃的老房子,村里总算有了条像样的路,车辆也可以开到家门口了。
许建平指出,试点以来,余江全县共退出农村宅基地3270亩,其中无偿退出2475亩;预计村集体收回的宅基地和空闲地可满足未来10至15年村民新增建房需求,彻底消灭了全县所有的“空心村”。
安徽省金寨县是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其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扶贫搬迁等政策相融合。
金寨县白塔畈镇刘冲村51岁的村民王大国说,他家老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后,由政府出资复垦出一块地,“有3亩多,一年可以种两季庄稼,一亩一年还能有1000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
王大国一家现在搬进了新建的中心村庄。“过去都是老房子,住了30多年。宅基地腾退之后,给我们补偿9万多块钱”,王大国说。
记者在中心村看到一片整齐的二层小楼,白墙黑瓦设计别致。这个中心村一期已启动建设面积43亩,安置农户建房60户,其中贫困户17户。
金寨县自愿申请有偿退出宅基地14476户,已搬迁9426户、35192人,其中在册贫困户19036人。全县腾退复垦宅基地2.3万亩,新增耕地1.8万亩。
金寨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郑汉涛说,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土地增减挂钩的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异地扶贫、水库移民搬迁等相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当地贫困人口从8.34万降到2016年底的6.6万。
郑汉涛说,目前已在省域范围内交易10800多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主要交易指标承接地有马鞍山、滁州、合肥等地,交易金额49.5亿元。这笔钱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宅基地退出补偿,返还给农民将近14亿元。二是腾退复垦的施工经费。三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需要的资金。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 宅基地 改革 空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