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高考改变产业 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高考改变产业
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常锋 孙明禹 王强
1983年,《北京晚报》以“模范党员周怡参加高考”为题,报道了当年的高考。其实它还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1983年的高考不是常规的7月7日至7月9日,而是改为了7月15日至7月17日。从1979年开始,直到2003年,高考时间就是7月7日至7月9日,只有这一年特殊。至于当年高考为什么延迟,晚报没说。 相旭阳
恢复高考40年间,培养出的大量人才,进入制造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使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发生剧变。
北汽集团也在分享着恢复高考40年中带来的人才红利。北汽集团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成为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人才结构剧变的缩影,提升着企业的竞争力,也使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在北汽集团北京现代分公司的车间中,工程师常锋与工人一起讨论着机器人出现的问题。从依靠外方技术人员维修,到参与到维修中,再到摆脱外方进行单独维修,直至可以为机器人制造企业提出设计缺陷……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像常锋一样的技术人员。
走出象牙塔后,这些耕耘在一线的技术人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升着企业的竞争力?
常锋
成为400台机器人的大管家
34岁的常锋,2003年参加高考,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常锋在大学期间,便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协会,参与机器人的动作编程。
2007年毕业后,常锋加入了北京现代,成为一名设备工程师,对机器人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北京现代二工厂开工建设,刚刚入职不久的常锋便全程参与了车身车间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管理体系建设。
“每个机器人都是自己的身份证,有自己的标号,之前出过什么问题,如何维修过,维修有什么挫折,都可以一目了然。”
毕业进厂后从二厂调入一厂,始终没有与机器人分开。现在常锋已经成为北京现代一工厂近400台机器人的“大管家”。
“24小时手机开机,时刻需要待命。”在设备维护岗位上,常锋经常凌晨时分要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技术和责任,是作为工匠必备的。我总感觉设备在那里坏着,心里不踏实。”
正是这种责任心,激励着常锋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
2007年,常锋进厂时,机器人的管理出现了困境。“小故障都是我们保全去做,出现硬件问题,就束手无措。坏了就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技术上没有突破。”常锋说,机器人发生严重故障只能邀请机器人厂家前来解决,每次维修都要支付很大的维修费用,而且维修会导致的停线时间很长。
2008年开始,常锋与机器人杠上了。
将一台机器人拆散,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地去研究,通过网络去查询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查,知道了零部件的功能后,就大概可以知道这些部件组成的电路板作用和用途。”
利用半年业余时间,常锋摸透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还将半年的心得编写了一份教材。
半年之后,当外方维修人员对机器人进行维修的时候,常锋已经可以看懂维修人员的操作。“慢慢地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处理。”
又过了一年时间,常锋便可以自己处理机器人出现的问题。“2010年的时候,除了机器人整体的机械机构出问题,在故障方面,就不需要外国维修人员了。”
去年开始,北京现代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出现任何故障,都无需再请外方维修人员。而且常锋开始自己制作维修工具,并被韩方推广到整个现代汽车集团。
经过多年的学习,常锋现在能够发现机器人电路和机械的设计缺陷,将设计缺陷反馈给企业。
编辑:梁霄
关键词:高考 改变 产业 中国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