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李根绪:为中国印钞造币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7年06月20日 15:46 | 作者:彭文卓 |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技术大拿的“中钞梦”

“他总是说,钞票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如果国家的钞票造假太多,咱造票子的人就丢了脸面。”谈起李工的赤子之心,原北钞公司工会主席李林感慨万千。

人民币印制设备发展先后经历了“接收旧设备——自主研制——技术引进——自主生产”等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印制系统走上了自主研制、生产印制专用设备的发展之路。从开始简单地维修,发展到现在能够自行研制系列设备及其辅助设备,一切都离不开李工。

1946年2月,李根绪来到张家口晋察冀边区财政部印刷局,当了一名胶印工人,干的是手工续纸的活,“外国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够做到,我们不能只是学习模仿,我们要发明,要创造,要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振兴印制事业,让外国人瞧一瞧,中国人可以领先世界。”

1954年至1955年间,北京人民印刷厂从当时的民主德国引进全裁自动双色胶印机4台,为生产第二套人民币做准备,可是当时掌握技术的是一名留用的日本技佐,他提出,4台机器的安装调试时间要16个月。

技佐的傲慢让李根绪十分愤怒,他带领大家边学边干,只用了25天就按期完成4台新式全张双色胶印机的安装调试任务,使新版币按计划投产。

50年代,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第二套人民币3元券、5元券、10元券还要请前苏联的印钞厂代印。当时,李根绪发誓,“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底纹接线机”!

1958年春天,李根绪开始进行结构设计,当年就完成了。1962年,样机试印成功后投产,为从根本上改变由前苏联代印的局面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凭着这样一颗爱国之心和一种顽强的民族气节,李根绪使我国的人民币印制技术,在上世纪60年代便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编辑:梁霄

关键词:李根绪 印钞 造币 事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