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浙商冯根生逝世:70载中药传承人 40年国企常青树

2017年07月05日 17:12 | 作者:柴燕菲 严格 张煜欢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他是中国中药产业化的第一人,在他身上实现了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的转型。”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口中的这个他,就是“唯此一人”的传奇浙商——冯根生。

7月4日凌晨4时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冯根生在浙江杭州病逝,享年八十三岁。十年前,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关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开路人,冯老曾面对面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为记者讲述自己超越半个世纪的“中药人生”。该稿件也被收录在《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口述系列之——浙江改革开放30年口述历史》一书中。

为中药正名 “十年后要成为中国最好的中药厂”

出生于中药世家的冯根生,14岁小学毕业后,就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1972年,对冯根生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时间点。那年7月,胡庆余堂一分为二,位于市区的母厂更名为杭州中药厂,而冯根生所在的制胶车间则自立门户,升级为杭州第二中药厂。

当时,胡庆余堂的几个副厂长都“嫌太偏僻”不愿去位于郊区的工厂,时任车间主任的冯根生,被“临危任命”为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

名义上车间升格为了工厂,实际上却还是个略显破旧的小作坊。“我承认穷,但我说我们要争口气,10年以后把厂子建成全国最好的中药厂。”在全厂的100多个工人面前,冯根生立下了“豪言壮语”,未想不仅没有掌声,大家反而哄堂大笑。

的确,37万元(人民币,下同)总资产,18万元净资产,没有一分钱现金的杭州第二中药厂,在当时“穷得一袋水泥都要向兄弟厂家借”。

传承千年的中药难道真走上了“穷途末路”?为了不让中药厂倒闭,冯根生提出“古老国药必须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形成一个中药现代化生产设备的研制队伍。与此同时对工厂进行合同制改革,在管理模式上掀起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浪潮。

“我只念过小学,但是我有个特点,对新的东西、对抓住的机遇特别敏感。”在冯根生的“胆大心细”下,杭州第二中药厂“起死回生”,到1988年,该厂的销售额猛增到1.7亿元,这也是中国2000多个中药厂中第一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像我这样的出头鸟,几十年来早就遍体鳞伤了,但我不走回头路,而且我会始终保护好心脏,我的心脏就是无私。”为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型“吃螃蟹”的冯根生,是一个因传承之心无所畏惧的人。

编辑:梁霄

关键词:浙商 冯根生 逝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