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北京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查:不同地铁间温差较大
【体验地点·地铁】
不同线路不同时段温差较大
经常乘坐5号线的高先生向记者反映,“地铁车厢内温差大,出风口下吹得头直疼。”
高先生反映的情况并非孤例,不少乘客在微博上反映了同样的问题:“13号线太冷了,三伏天出地铁眼镜竟会起霜”“1号线早上跟蒸桑拿一样”“4号线晚上太冷!加衣服都挡不住”“10号线人一多,空调根本没用”……
7月26日,记者来到地铁5号线,在车厢内测温发现,确实存在不同区域温差较大的情况。出风口处温度最低25℃,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则为28℃。
并非所有地铁线路都存在过冷情况。记者测试发现,1号线、2号线温度偏高,部分时段最高能达29℃。
探访当天,由于刚下过雨,室外温度只有24℃,体感较冷。有乘客建议,为何不能根据气温变化来调节?
就此,记者致电北京地铁客服,客服人员回复称,“车厢空调都是自动开启,维持在26℃,不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调节。”她建议记者,可以站在远离出风口的位置。
2015年6月,北京地铁公司按照北京市节能减排统一要求,结合不同线路情况制定了《地铁车辆客室空调温度设定规定》。根据该规定,除13号线、八通线全天24℃,机场线全天26℃外,北京地铁所辖其他各线分三个时段设定温度,早7时以前及晚9时以后车厢温度为26℃,中间时段为24℃。
【体验地点·商场、咖啡馆】
商场超市部分区域低于23℃
前日下午约两点,记者来到西单大悦城测温发现,商场内温度大多在28℃上下。随机采访近10名市民,均表示空调温度能够接受,没感觉冷。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商场地下的超市,刚一踏进超市便感到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测温发现,部分区域温度甚至低于23℃。一位正在购物的市民也感慨,走进超市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该超市工作人员解释道,超市内冷柜多,释放的冷气也会比较多,所以会感觉比较冷。
离开超市后,记者来到广渠门附近一间咖啡馆,待了约半个小时后开始感觉较冷。测温发现温度在26℃上下。这期间,一位市民穿上了外套。他说,自己常来咖啡馆,坐久了会越来越冷,所以会随身带件空调衫。咖啡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不会调整空调温度,有时候客流量大,温度会稍微设低一些。
记者查询文件发现,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 追访
国家图书馆将24小时监控调温
国家图书馆后勤服务管理中心张工介绍,“国图夏季空调温度均设定在26℃左右。”对于有读者提出个别区域温度较低,张工解释道,主要是出于保护古籍的考虑,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国图珍贵古籍较多,古籍善本对温度要求十分苛刻,善本阅览室就需要全天候至少保持在22℃左右。”
国图一些阅览室墙壁还悬挂有温度计。张工告诉记者,部分阅览室空调还无法实现自动控温和远程监控,增设温度计便于工作人员即时检查室内温度,“毕竟个体感受会存在差异,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他表示,如果工作人员和读者发现温度过低或过高,后勤部门在接到反馈后的第一时间内都会派人到现场调查情况,并及时调整检修。
据介绍,明年底国家图书馆总馆就将建成一个新的楼宇监控调度中心,由专业人员24小时监控维护,实现对空调等后勤保障基础设备的综合监控与调节,在保证文献安全的同时,给读者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也更有利于节约能源。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温度 空调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