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千年以来,“吃月饼”是如何一步步具有仪式感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3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人们的期盼中,中秋节来了。毋庸置疑,“团圆”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内涵,而月饼就是这种内涵的有效连接点和载体。从古至今,人们早已习惯在中秋节到来时买点月饼,和家人一同分享。
实际上,在岁月流逝中,月饼从一种普通的食物逐步进阶为中秋节的特定节令美味,而“吃月饼”也渐渐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感。

关于月饼由来的N种可能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盛名的“网红”食品,更是团圆的象征。
不过,关于它的由来,一直有种种传说。有一种说法认为,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用来庆功的食品。当时,大将军李靖率领大军去征讨匈奴,得胜归来的那一天刚好是八月十五。
得知唐朝军队打了胜仗,有一位经商的吐蕃人向唐高祖李渊献上美味的饼表示庆贺。李渊很高兴,他拿着圆饼,看着天上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然后就把饼分给群臣共享,这就是月饼的雏形。
而另外一种说法则带上了些许浪漫色彩。相传唐朝玄宗年间,在一个秋日的夜晚,李隆基正在赏月,道士罗公远使用法术,邀玄宗同游月宫。
到了广寒宫,嫦娥便让宫女捧上香甜可口仙饼来招待唐玄宗,命仙子们为客人表演世间难得一见的舞蹈。返回人间后,唐玄宗命人按月宫所见所闻一一仿造,此后,人间就有了形如圆月的“月饼”。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月饼的产生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但基本上,许多相关传说都是人们对月饼由来的一种猜想而已。

历史上颜值造型各异的“月饼”
一般认为,月饼的起源与人们在古代中秋时祭拜月神有关,代代相传,后来形成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有资料显示,在商周时期,江、浙一带流行一种“太师饼”,很像早期月饼的雏形:边缘薄、中心厚,用来纪念太师闻仲。
不过,直到宋朝时,月饼还不叫“月饼”。北宋年间,皇家度过中秋节时喜欢吃一种“宫饼”,俗称“小饼”、“月团”,外形圆圆的,像是月亮。按苏轼的说法,饼皮里裹着麦芽糖和酥油,吃起来香甜可口。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出现了“月饼”一词,但宋代的月饼其实挺普通,不是中秋节的特定食品,平时也可以吃。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
真正对中秋吃月饼的描述,一直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明代的月饼,形状也固定为现在常见的原型。渐渐地,它还被赋予了“团圆”的含义。
明代,月饼的颜值也在上升。心灵手巧的饼师,可以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做成图案,印在月饼上。有时还会制作“径二尺”的大号月饼。

清代月饼的口感则比以往更胜一筹。比如,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提到了一种酥皮月饼,馅料是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吃起来又香又甜。清人杨光辅则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已很有点现代月饼的模样了。
花式月饼:另类馅料了解一下?
如今,由于原料、调制方法等因素,月饼逐渐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不同类型。每年中秋节尚未来临时,市场上各式月饼已经琳琅满目,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其中,馅料和面皮早就突破了多年前人们的刻板印象。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鲜肉、云腿月饼外,还有榴莲饼皮月饼、流心奶黄月饼等等。也有的商家会把月饼做成各式花朵形状,不再是传统的圆形。
在上述月饼中,偶尔会混进一些比较吸引人眼球的类型,主要体现在馅料上。比如藤椒牛肉、麻辣小龙虾口味的月饼,以及“螺蛳粉”月饼等等。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月饼 中秋节 仪式 团圆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