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河北围场:扶贫“微工厂”铺平致富路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9日电(记者曹国厂、杜一方)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镇大素汰村,就业扶贫“微工厂”明亮的厂房里,张贴着“不等不靠,幸福生活自己造”“扶贫车间,家庭就业两不误”等标语,贫困户于淑梅和工友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经过5道工序,一个个枕套缝纫完成。
“在这里每天工作8小时,和上班一样。我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手快的能挣3000多元。”于淑梅说,“有了这份工作,不用出远门,能顾家,脱贫有指望了。”
2019年1月,河北省商务厅驻大素汰村工作组驻村干部王树义引荐石家庄一家服饰公司,投资230万元在围场建立了生产基地,发展布艺加工业。大素汰村的扶贫“微工厂”就是这家服饰公司的加工点之一。和于淑梅一样,全村有60多户村民在这里参与布艺加工。
围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大素汰村是围场县2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总人口418户、1324人。2017年,大素汰村建档立卡“回头看”后,全村共有贫困户192户、523人。
王树义介绍说,2017年以来,驻村工作组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光伏电站、布艺加工等扶贫项目,已带动大素汰村113户、349人脱贫出列。村里现有贫困户79户、17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9.5%降低到13.1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树义说,工作组自2017年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贫困村摘帽的主要抓手,采取“公司+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将扶贫“微工厂”打造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工厂”。
围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石俊峰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县里加强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目前,扶贫“微工厂”项目已从大素汰一个试点村,扩展到全县17个乡镇21个贫困村,带动全县近600人参与其中,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元至3000元。
据了解,目前围场把产业扶贫作为第一主攻方向,重点实施就业创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生态林业扶贫、功能农业扶贫“四大工程”,确保年底前108个贫困村出列、1.7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关键词:扶贫“微工厂”铺平致富路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