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陡泉湾村会算账
新华社兰州1月8日电(记者李杰、周圆)数九寒天,正值农闲,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陡泉湾村村民白桢垣心里却闲不住,期盼村里早点召开座谈会。
原来,陡泉湾村近年来每到年初都会召集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技术专家座谈,总结上年生产成果并商量当年村集体的生产计划。
年过六旬的贫困户白桢垣过去“看天吃饭”,不知道种什么,如今却是村里的种植代表。“多亏座谈会请的农技专家。”白桢垣说。
“过去种土豆亩产1500斤,800多斤坏在地里。自从学会防病、施肥,如今不但没病害,亩产能到2000多斤。”
“过去盲目选种,百合三年才2两左右,一斤最多卖4块钱,如今选良种种植,百合三年能到半斤左右,一斤至少卖8元钱。”算起座谈会的收获,白桢垣停不下来。
白桢垣会算账,陡泉湾村更会算账。
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陡泉湾村过去软弱涣散、贫困落后,路难走、夜难行,是贫困发生率高、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
“过去想发展也难拧成一股绳。”陡泉湾村支部书记吴得东说,近年来两委班子开始算大账,共商共建谋出路。
——算政策账,凝聚民心。“过去靠几个村干部上门入户传达政策,效果差,很多实惠,村民都不知晓。”吴得东说,2018年年底,村里建了党建广播站,播报精准扶贫等重大政策解读。
“田间地头干着活,就能了解咱的好政策。”陡泉湾村村民梁占文说,“经济困难老人补贴、残疾人补贴等政策解读,一听就懂。”
原本冷清的村委会,如今成为村民最爱去的地方。
——算发展账,因时制宜。记者感到诧异,2018年陡泉湾村养鸡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可2019年村委会却组织流转150亩地种土豆,不养鸡了。
原来,陡泉湾村2019年座谈会上,大伙算了一笔账——鸡苗价格、玉米面和苜蓿草等饲料价格、人工成本都太高了,养鸡划不来。
根据开春气候、市场行情、种子品质等情况,座谈会代表们三次开会商讨,最终选择种“陇薯10号”土豆,结果一年下来又为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
——算振兴账,共建共享。“乡村振兴就得村民共商共建共享,但是座谈会形成的生产计划,村民大都持观望态度,很难主动参与。”吴得东说,“无论养鸡,还是种土豆,都是希望村民尝到甜头、能有盼头。”
“‘陇薯10号’土豆获得好收成后,大家纷纷采购。”吴得东说,村委会流转的150亩地里卖出了近10吨种薯,相当于去年全村使用的土豆种薯的一半。
记者发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更多村民看到算账的好处,也主动融入村庄建设中。2019年村委会组织种植150亩土豆,带动了50多户村民参与,发了8万多元工资,户均增收1600多元。
如今的陡泉湾村,贫困发生率仅1.27%。“村集体富裕了,就能办更多事了。整治村容村貌、开个淀粉加工厂……”吴得东和村干部们又开始算起账来。
关键词:陡泉湾村会算账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