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断穷根拓富路 法治让贫困村幸福蝶变
法治观潮
“总书记都一直惦记着我们,我们怎么能不脚踏实地地做点事。”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村民吉勒四支这样说起他成为法治宣传员的初心,“2018年12月31日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9年的新年贺词。突然,我的小女儿指了指总书记背后书架上摆放的一张照片,正是总书记与我们火普村乡亲们亲切握手的温暖场景。这一发现让我们一家人都无比激动,总希望自己能多为村里做些什么。”
敞亮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漂亮精致的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绿意葱葱的山坡上羊儿正撒欢……凉山州的大山深处,隐藏着这样“世外桃源”式的彝寨新村。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三岔河乡三河村,与干部群众在火塘边谈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支招。近日记者来到火普村和三河村看到,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新居,村里建起了新的活动室、法治图书角、法治宣传栏。脱贫攻坚路,法治来护航。火普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0元,三河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00元。两村涉毒犯罪率为零,吸毒人员零增长。□本报记者兰楠
A
一部电影
彝族母语法治电影 让宣传更有成效
“各位村民,今天晚上8点,法治宣传队将在村委会放映彝语法治电影,欢迎大家准时参加收看。”近日,火普村村文书、法治宣传员阿勒有子从广播室走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阿勒有子介绍,以前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挨家挨户,从一个山头翻到另一个山头,一天下来也就十来个村民参加。
彝族群众在语言习惯、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明显地域性特征,传统的普法方式在彝区推广起来困难重重。面对这种困境,凉山州司法局创新实施“彝族母语普法行动计划”。如今,只要村里放映彝族母语法治电影,村民们都争先前往观看,说听得懂的电影特别亲切。
当天放映的电影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例的彝语禁毒电影《阿依的等待》。一位老阿妈带着孙子看完电影后泪流满面,电影中的一个镜头让这位80多岁的老阿妈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吸毒死亡的儿子、儿媳,如今带着3个未成年的孙子艰难度日,她对毒品深恶痛绝,主动当起了村里年龄最大的法治宣传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毒品的危害。
三河村和火普村已发展这样的法治宣传员6名。2018年以来,凉山州坚持基层法治宣传队伍“本土化”培育,在彝族地区优先发展具有法治意识、热爱基层工作、熟悉彝汉双语和民族习惯的村民、农村党员等为法治宣传员,他们开展法治宣传更容易贴近村民生活,也更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凉山州普法工作通过农民夜校、走村入户定点突破等方式,以案说法、释法析理。同时,村社的“农家书屋”免费对农民开放,鼓励引导农民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利用“村村响”工程,每天固定时段播放农村法律法规知识和法治小故事,打造农村法治宣传品牌。
B
一个事例
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 村民少了铺张浪费
“以前村民只能吃玉米、荞麦,现在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米饭;以前村里找不出几个听得懂汉语的,现在稍微年轻点的都会讲普通话;以前是垃圾随意乱倒、牲畜粪便肆意横流,现在我们新建了统一垃圾池,还不时开展清洁院落植树造林活动。”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三岔河乡综合帮扶队队长、三河村原第一书记张凌告诉记者,村规民约起到了作用。
“严禁随地乱倒垃圾;严禁让学龄儿童中途辍学;杜绝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杀牛不能超过5头……”村规民约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为推进村规民约落地,火普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进厚养薄葬,治理高价彩礼。村第一书记马天回忆起他到村后遇到的第一场丧事:一家贫困户的母亲去世,办丧事时决定要杀20头牛,相当于一个村民近20年的收入。“我上门做说服工作,说村里定了村规民约,当初你也是签了字的,大家都要遵守啊。”后来,他还请来了村里的德古(彝族德高望重的调解员),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依照村规标准办丧事,没有铺张浪费。
火普村还成立了道德银行和雄鹰基金超市,制定《道德银行积分管理办法》,打扫卫生、公益活动、参加农民夜校都可以得到相应积分,用积分可换取物品。
年初的一个早上,村委会举行道德银行积分兑换。“阿机约惹,你家去年积分是98分,可以领一台洗衣机。”55岁的村民阿机约惹挤到人群前,仔细核对自己的积分表,笑呵呵地签了字。
火普村每户家庭都有一张“银行卡”,“这个月你积了多少分”已成为村民日常交流的话题。
C
一份保障
农民工走到哪,法律服务就要跟到哪
2020年8月1日,广东东莞市光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讲座正在进行,讲授人是昭觉县司法局局长吉子子哈。“光宝电子一家公司就有彝族农民工1000多人,农民工走到哪里,我们的法律服务就要跟到哪里。”
三河村有外出务工人员170余人,火普村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余人,劳务收入已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县司法局集中开展根治欠薪普法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工地、广场等农民工集中场所开展农民工维权普法宣传。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工作,坚持到实地走访,重点了解用人单位是否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已签合同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实现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强法律援助热线宣传,进一步简化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批程序,做到即时受理、即时审批,优先指派。积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在外出务工人员聚集的地区设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强化与当地法援、人社、工会等部门的衔接。
除了帮助村民“走出去”,法律服务还积极保障村民能“留下来”。三河村村民郑吃合今年26岁,已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家庭年收入超35万元。此前,郑吃合在山东、江西等多地的养猪场打工,学到技术后决心回到家乡开办养猪场。“从最初的贷款办理,到合同审查、技术培训,再到出售渠道,村里为我提供了一条龙服务。”郑吃合信心满满,“我的养猪场第一年出栏数在100头左右,希望通过2-3年的时间能扩大到1000头。”
D
一次盟誓
保持对毒品“零容忍”开创禁毒防艾新模式
近年来,凉山州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保持对毒品“零容忍”。
凉山州重拳打击毒品犯罪,坚决遏制毒品艾滋病蔓延势头,积极完善毒品问题治理体系,全面推动“索玛花工程”管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升吸毒人员就业安置和回归社会能力。
8月8日,三河村村民阿聪(化名)家卖出了2头生猪,收入超万元。谁能想到这个家庭曾经因为阿聪深陷毒瘾几乎濒临破碎。
当年,25岁的阿聪开始吸毒。被公安禁毒检查点查获后,进行了2年的强制隔离戒毒,之后加入“索玛花工程”进行社区戒毒康复。在禁毒专员的帮扶下,阿聪戒掉了毒瘾,还时常通过农民夜校、乡村坝坝会等以身说法宣讲禁毒防艾知识。禁毒专员还为他申请到了公益性岗位,担任保洁员、护林员,每月固定收入超千元,他还养了猪和羊,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受疫情影响,火普村村民阿比(化名)一家近半年没有出过门,24岁的儿子因吸毒在西昌接受隔离戒毒。阿比非常担心儿子的情况,昭觉县“爱之家”禁毒防艾工作站民警将其接到工作站,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见到了儿子。得知儿子已基本戒除毒瘾,老人家激动得直抹眼泪。
“爱之家”禁毒防艾工作站由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建立,目前在凉山州共建立了5个“爱之家”,工作站扎根基层,抓好禁毒防艾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加强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助力凉山州禁毒防艾和脱贫攻坚。
现在,三河村、火普村每年都举行一次禁毒盟誓活动,活动中,村民们承诺坚决远离毒品,坚决与涉毒犯罪活动做斗争。
关键词:断穷根拓富路 法治让贫困村幸福蝶变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