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三面环江 “半岛村”如何就地生财?
□王林本报记者何浩源
8月7日,登上广安市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双河寨,记者看到,寨下桃李连片,远处渠江滔滔,江边绿树成荫、花草成行、游人成群。
渠江在华蓥市境内蜿蜒“七道拐”,形成大小半岛10多个,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永兴镇大佛山村和明月镇竹河村。
由于三面环江,大佛山村和竹河村曾多次遭受洪水袭击,且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阻。而今,渠江上游的水电站建起来了,路好走了,这两个“半岛村”也在河滩沙地建起蔬菜、水果基地近2000亩,并依托江岸风光打造“渠江画廊”,帮助村民吃上“产业饭”。
高效利用
滩涂地成了“菜篮子”
在渠江上游未筑水坝之前,大佛山村、竹河村“十年九淹”。2012年,渠江上游达州境内修建了水电站,解决了下游洪涝问题,曾经的水淹区,成了肥沃的沙质土地。
水淹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
竹河村党支部书记吕兴英说,好地产不出好效益,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为高效利用这些土地,竹河村利用各级扶贫帮扶资金,统一对滩涂地、撂荒地和荒山荒坡进行了调型改造。改造出来的500余亩滩涂地被免费提供给村民种蔬菜,300亩荒坡地则由村集体种植桃李。整个“半岛村”一下成了“桃花源”“菜篮子”。
曾经的贫困户邓德兰种了近15亩蔬菜,去年纯收入4万多元。最近,她又忙着提前为秋冬季蔬菜种植做准备,争取蔬菜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
利用同样的方式,大佛山村也建起500亩果蔬生态园、300亩生态鱼养殖基地,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全村最低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打通路网
“孤独的半岛”成了网红
大佛山村的杨维明曾是贫困户。如今,猪圈里关着的9头肥猪和17头仔猪,让他特别有底气:养猪,不仅让他脱了贫,还帮他还清了10多万元债务,有了一定的积蓄。
“现在村里路好走了,猪都不愁运不出去。行情也好,9头肥猪纯利润有2万多元,17头仔猪利润就更高了。”杨维明笑得合不拢嘴。
回忆以前,72岁的大佛山村村民王显成说,几年前,村里只有2公里的泥巴路,村民卖肥猪,全靠人工抬到镇上去,要花1个多小时。如果想把价格卖高点,就得带着猪坐船跨渠江,去江对面的广安区方坪乡(现官盛镇)。
路通了,一切都好办了。2015年,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带动下,大佛山村开始大规模修路,两年间,12.5公里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改变了这个村“烂路一条、穷人一窝”的状况。
交通方便了,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如今,杨维明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公路通了,干啥都方便。”
同样,竹河村也新修环岛公路5.6公里,改扩建通社公路11公里,新建生产便道、入户便道近60公里。这个村也从“孤独的半岛”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据介绍,华蓥市正在打造“渠江画廊”旅游项目,包括竹河村、大佛山村在内的10个贫困村,均在规划范围。渠江华蓥市境内沿岸10余公里,将成为如诗如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渠江发大财。”吕兴英说,她怎么也没想到,竹河村在脱贫之后,还将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旅游村”。
关键词:三面环江 “半岛村”如何就地生财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