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委员读书>书评
秦汉与罗马的相似与不同
三
这次全欧亚范围内的游牧民族入侵大潮,在欧亚大陆两端,所造成的结果很不一样。
入侵了中国北方的蛮族,所谓“五胡乱华”,不久就先后被中国文化同化。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一个波动期后,隋朝又实现了南北朝的统一,中国王朝又一次开始了漫长的自我循环,中国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影响。
而在罗马帝国,西罗马一旦解体,就再也没能恢复,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蛮族国家,演变成欧洲林立的小国,导致欧洲中世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暗时代的到来,再后来黑暗当中冒出曙光,诞生了欧洲新文明。因此有学者认为,没有当时的蛮族入侵,就没有今天独特的西方文化。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蛮族入侵,在中国和西方的结果不同。为什么中华帝国在崩溃后总能统一,而西罗马帝国一旦崩溃,就再也不能复建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上的原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当中,诸子百家一直在相互攻讦,而且骂得很厉害,比如孟子就攻击墨子的思想是“禽兽”思想。
但是百家在思想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大一统”。所有的学派,都呼吁赶快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他们都说,天下没有共主,是不正常的,让人心神不宁,必然导致天下混乱,战争连绵,民不聊生。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上》)面对“天下恶乎定(天下怎么才能实现稳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即只有通过统一。(《孟子•梁惠王上》)
墨子则主张建立一个绝对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国家。他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国家富强安定。(《墨子•尚同》)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统一会解决一切问题。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
法家则是对大一统政治制度贡献最多的一个思想流派。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韩非子•扬权》)。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却纷纷反对统一。
希腊在历史上一直没能统一。希腊版图是无数小小碎块,是林立的城邦,在数世纪中一直动荡不安。这种形势和春秋战国十分相似。不过,希腊人对“统一”从来没有热衷过。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为了抵御共同的敌人,在希腊的历史上出现过微弱的联合呼声,也出现过“汉萨同盟”之类的联合体,不过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统一却从未使他们动心。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图时指出:“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倘若过分“划一”,“就是城邦本质的消亡”。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这正是希腊人反对政治统一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罗马本身是没有思想的,罗马的思想基本上是从希腊来的,所以希腊思想对罗马产生了重要影响。欧亚大陆两头秦汉和罗马这两个帝国,在表面的相似下,内在的结构和性格是非常不同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皇帝制度。
秦汉和罗马都号称帝国。从字面上看,帝国就是由皇帝统治的国家。
因此很多中国读者的看到“罗马帝国”几个字,第一反应也许会产生这样几个问题:汉朝皇帝姓刘,罗马皇帝姓什么?中国皇帝是父传子,罗马皇帝像汉朝这样父传子,还是商朝那样兄传弟,还是像后来的英国那样也可以传给女儿?
如果你问这样的问题,就证明你对罗马帝国完全不了解。
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个一家一姓的帝国。罗马帝国一词,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因此罗马帝国虽然是帝国,但是皇帝却是通过选举制度选出来的。按照罗马法,任何有能力的人都有可能通过选举成为罗马皇帝。皇权是由元老院授予某个个人而不是家族的,这个人死了,授权也自然中止。从这个角度说,罗马皇帝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继承问题。
当然,以上我们说的是理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罗马帝国越到后期,越演变为一个专制政体,选举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个形式。所以罗马皇帝大部分都是传给老皇帝生前选定的接班人,因此事实上也有是父亲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的,但是起码形式上还都要经过元老院授权,而且罗马帝国父传子(传给亲生儿子)的情况出现得很少。因此,罗马帝国虽然存在数百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皇帝家族。
秦汉帝国的皇帝制度,和罗马帝国的皇帝制度,法律基础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两个帝国的第一个不同。这个不同,显然是因为罗马帝国的文化基因来自希腊文化。
第二,这两个帝国政治结构不同。
秦汉帝国征服各地后,都实行郡县制,地方上整齐划一,中央的政令可以通达于全国各地,如臂使指。
正如潘岳的长文《秦汉与罗马》所说,中国于秦汉时期就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国家”,早于欧洲1800年。“现代国家”意味着要拥有一套非血缘、依法理、科层明确、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通过里耶秦简我们观察到的秦代基层政权,令我们惊叹,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将基层行政如此精细化。秦帝国能在短短14年里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整治山川,修建路网,正有赖于这种整齐划一,如臂使指。
而罗马帝国则不同。罗马不是郡县制,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地方是自治的,罗马帝国扩张征服各地之后,基本上让各地的城市按原来的方式管理,各城市之间一般也没有形成管辖关系。“二世纪的罗马帝国乃是自治城市的联盟和凌驾于这个联盟之上的一个近乎专制的君主政府二者奇妙的混合体。”
我们以埃及行省为例。埃及行省虽然是罗马帝国的一部,但是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自治性。“托勒密时期的制度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了。”到后来也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秦汉政府是一个全能政府,大政府,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对全国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正如潘岳文中举的例子,秦朝在一个人口数不过三四千的县里,设立了完整的一县三乡机构,在编官吏多达100人。在里耶秦简的伤亡名册上,记载着多名小吏累死病死于任上。而罗马帝国对各地的管理是相当松散的,主要关心能不能收上税来。至于各地怎么管,中央政府并不注意。因此罗马帝国很长时间都是小政府,中央政府主要是一个协调机构。正如潘岳文中所说,“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高卢和西班牙并入罗马300年后,农民们还在说自己的凯尔特语。而秦汉则是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
这就造成了第三个区别。秦汉帝国在文化上思想上也是高度统一的,大秦帝国焚书坑儒,以吏为师,大汉帝国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总之是要书同文,车同轨。
而罗马帝国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帝国的东边,一直是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为主流,西边才是罗马文化为主导。书也不同文,帝国东部即所谓的希腊化世界,通行希腊文,西部则通行拉丁文。甚至罗马帝国都没有一个通行于全国的完善的法律。各行省甚至一些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法律。例如,罗马曾与特尔密苏斯城签订条约,保证该城的公民和他们的后代“使用他们自己的法律”。
所以,这两个帝国的性格和结构是很不一样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罗马 帝国 罗马帝国 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