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道路通了 产业多了 收入涨了
本报记者 徐黎明
走进安远县镇岗乡樟溪村,一个和谐宜居、青山绿水环绕的秀美村庄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个昔日破败不堪的省级贫困村,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发生了蝶变。道路通了,产业多了,收入涨了,村庄美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坚定了。
修好脱贫路
樟溪村地处三百山旅游圈内,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296户1252人。曾经的樟溪村,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设施薄弱、民风落后,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2018年,帮扶单位安远县政府办进驻樟溪村。“当时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村庄破败,没有一条道路硬化,到处脏兮兮,人称‘脏溪’。”驻村第一书记张世来回忆说。
改善基础设施,是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唐明炎是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告诉记者,2018年,在陆续完成村级基础设施改造后,樟溪村主干道路面扩大工程全面完成,沿线还安装了120盏太阳能路灯,成立了公路养护队。尤其是凤山至三百山过桥垄旅游公路开通后,给樟溪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增加了村民收入。
唐金琪就是尝到甜头的村民之一。“以前这边全是泥路和石子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去趟县城开车要40多分钟。如今,走旅游公路到县城只需20分钟。一些游客到三百山景区游玩,顺路到我的果园采摘脐橙,采购价是每公斤16元,比市场批发价高了一半。”说起交通改善带来的好处,唐金琪赞叹不已。
从泥泞小道到水泥路、再到沥青路,路的形态在变,樟溪人的思想意识、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变。该村食用菌产业基地负责人唐清林介绍,自从旅游公路修好后,他管理的食用菌基地运货更方便了,村里很多人返乡发展产业。
“面黄肌瘦、两眼无神。”张世来永远忘不了第一眼见到贫困户刘洪林的妻子坐在床上时的样子。
可喜的是,道路修通后,刘洪林20多亩脐橙再也不愁销路,去年仅此一项收入达4万多元,还有3000多元扶贫产业分红。
如今,刘洪林干劲十足,买了一辆农用车,帮助村民拖砖石,这一项的收入一年也有3万多元。现在,刘洪林不仅建起了新房,妻子身体也日渐好转。
找准致富业
樟溪村在原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上,将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主动融入三百山旅游经济圈,建成了安远首家户外越野公园——浪驰越野公园。
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随着基础设施短板陆续补齐,越来越多村民端起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产业扶一方贫。不到两年时间,樟溪村建成50亩食用菌产业基地、50亩杜鹃花种植基地、20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200亩绞股蓝种植基地、250亩油菜扶贫基地、600亩产业脐橙示范基地。
致富有了门路,村民有了劲头。樟溪村集中力量打造旅游配套服务专业村,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乡土情怀和充满文化自信的村民,还形成了具有旅游特色的旅游强村之路。
浪驰越野公园安排了30多名村民就业,各个产业基地和合作社不但吸纳了全村所有剩余劳力,还对外村招收一大批季节性的劳力,以满足农忙所需。
村民陈玉峰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国庆长假期间,平均每天接待12桌客人,虽然忙得像陀螺一样,但心里乐滋滋的。”陈玉峰说,去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这样的好日子,放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我们通过景区带村、村集体带户的模式,把旅游产业培育起来、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不仅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还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张世来说。
2019年12月,樟溪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如今的樟溪村,既有精准扶贫政策的“天时”,又有背靠三百山旅游区的“地利”,更有广大村民不懈努力的“人和”,三个方面的合力,助推樟溪村奔小康。
关键词:道路通了 产业多了 收入涨了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