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自来水通了,大家日子好过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佳佳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德江县桶井乡芭蕉村,青山如黛,从地里劳作回来的村民安永学将锄头放到门口,打一盆水,痛痛快快洗把脸。
“还是自来水方便。”看着清水哗啦啦的从管子里淌出,69岁的安永学想起多年未打开过的水窖。
“一锄一锄的挖,4个多月才修好。”用钳子将水窖门上缠绕的铁丝解开,安永学指着还蓄有水的水窖说,30多年前,为了吃上水,便在新修的房屋顶上增加3块砖的拦水线,将望天水引入水窖中,解决一家人饮水问题。
乌江和马蹄河穿境而过的桶井乡,其实并不缺水。但受乌江侵蚀切割,地表存不住水,加之石漠化严重,桶井乡2万余名群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水源从山下流过,过着挑水喝、吃望天水的日子。
“十三四岁就开始挑水。”63岁的芭蕉村老支书安永凤回忆说。
在安永凤记忆里,从家到水井的路程不算远,但上百斤的挑子压在肩头,这段路怎么走都走不完,为节约用水,当地群众不得不把洗脸、洗衣服的生活用水拿来喂猪、喂牛。
从部队退伍后,安永凤回到家乡当村支书,接过上一届村支书的寻水接力棒,安永凤靠着政府投入的资金和水泥等物资,动员村民修水池、水窖,仍无法满足村民用水需求。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2018年,德江县投入8500万元资金,新建桶井乡水厂,从距离38公里以外的长丰水库引水,引水管道途经德江县4个乡镇18个村,工程于2019年6月全面贯通,2万余群众的饮水难题得到解决。
“自来水通了,大家日子好过了。”安永凤家昔日用来挑水的木桶早已不见踪迹。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为破解群众用水难问题,铜仁市按照“人人喝上安全水”的总体要求,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硬仗的硬任务、硬要求、硬标准,全力以赴打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2014年以来,印江自治县累计投入资金3.51亿元,建成787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水池2000余座、铺设管道5200公里,惠及全县40余万人。目前,印江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达98%,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确保饮水安全全覆盖。
沿河自治县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082个,解决64.96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农村饮水达到“11235”标准。投入资金1600万元,对1082个农村供水工程配备消毒设备,经检测,水质达标率100%。
连日来,玉屏自治县的村村寨寨,总能看到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今年4月下旬,玉屏自治县纪委县监委立足监督首责,采取“纪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班子成员分片抓”模式,对玉屏6个乡(镇、街道)2018年至2020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开展专项监察。
松桃自治县纪委县监委制定《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监察工作方案》,整合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及民生监督力量,围绕2018年至2020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资金拨付等情况,全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监察。
惠民水业,润泽万家。铜仁市以健全机制、强化管护为保障,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市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15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95万人。目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自来水普及率达95%、供水保证率达95%,各项指标均超过“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
关键词:自来水通了,大家日子好过了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