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委员故事>委员故事
王辉耀:走遍世界
2015年,当从李克强总理手中接过聘书的那一刻,王辉耀掂出了“国务院参事”的分量——国务院参事的建议可以直达中央领导同志案头,“2021年,我有近20篇建议获得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很多建言都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重视。”
全球化智库奉行的“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的宗旨,又让王辉耀在政协、党派履职时,有着更为得心应手的路径——作为北京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他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北京两区建设等重大课题中,做专题调研、组织座谈、开设讲座、提交报告,参与并配合北京市政协的工作;智库参与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举办了“从首都实践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青年沙龙,邀请10国青年代表走进北京市政协机关,了解协商民主的特点与实践……
“怎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在北美留学时,王辉耀就发现,西方发达国家里,智库是社会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无论是总统、内阁、国会还是中情局、五角大楼、国家安全委员会,几乎任何一项政策或决策,都会受到智库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专门研究国际智库的运作模式,2010年王辉耀前往全球排名第一的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担任访问研究员,曾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也拜访过几十家美国知名智库。“当一方政党下野后,一批前议员、前参议员需要保持对政界动态的及时关心掌握,大概智库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吧,能够与时俱进地了解政治议题及进行设置和参与,以便为下一次上台执政作准备。”
智库人员通过“旋转门”机制加入政府,成为政策制定者,卸任官员通过“旋转门”机制加入智库,从事公共政策研究。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双向角色转换,以穿梭交叉方式为不同利益集团牟利的西方智库运行方式,因涉嫌利益输送,在国内外饱受诟病。
中国的协商民主则更为广泛,这使得中国社会智库不断生长,同时也在客观上,为王辉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
全球化智库的办公走廊墙上,展示着王辉耀与一些外国政要、学者的合影。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许海玉熟稔地介绍,“这是联合国前秘书长……这是世贸组织总干事……这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访华的外国政要、学者有所减少,但依然有外国人频频造访智库。王辉耀粗算了一下,仅10月中下旬,位于光华路7号的全球化智库,每周就有两位驻华大使到访。
访客临走时,会收到赠送的一份伴手礼——国际通用的电源转换器。这个用于国内220电压和一些国家110V电压的小电器本身,是对国际智库人的角色隐喻,正如王辉耀所说,“要有国际视野,要通晓国际文化,也要熟悉两边的语言,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在两种文化中很好地转换。”
王辉耀注意到中共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要求,他的看法是:“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不仅要在器物层面推动中国产品技术等走向世界,在制度层面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更要在理念层面加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这一认识,直接促动了智库今年的第二次环球“二轨外交”活动。
11月初至今,王辉耀与同为智库创始人的苗绿正在新加坡、巴黎开展访问与调研活动。此前六七月份,全球化智库代表团30天内跨越三大洲,以新加坡为起点,历经美国纽约、华盛顿、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比利时布鲁塞尔,在韩国首尔收官,共举行70余场对话交流活动。
就在11月1日新加坡刚刚举行的一场活动上,苗绿发现他们是唯一的中方代表。活动结束时,当她听到印尼前外长对王辉耀说:“这里需要有你们的声音。”她又一次验证了走出来的必要性:在全球化遭遇波折的时期,我们来对了。
智库创立于2008年,那一年正值北京召开奥运会,同时也是中国登上全球舞台的亮相。王辉耀说,“当年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不就是全球化吗?”
不久前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这让作为中国社会智库领军人的王辉耀充满了前行的动力:继续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多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利用各种交流会、辩论和餐会,无论是轻松对话还是唇枪舌剑,王辉耀一直在为中国参与及推动全球化发展而努力,由此他也形成了自己对于全球化的叙事框架:先宏观讲述面临的问题,再逐渐细化到中国做了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并以具体案例、数据和研究支持观点,最后提出解决方案,以构成完整的逻辑闭环。
“每天早晨,辉耀左手边的电脑是新华网,右手边电脑是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苗绿描述起这个场景时,不由提到王辉耀身上的士者情怀:“怎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个人兼济天下有什么最佳之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王辉耀的母家先祖是清代经学家欧阳厚均,这位岳麓书院历史上任职最长的山长,“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
如今,有着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王辉耀,行走在国际社会,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继而又转化为一种旺盛的精力,日复一日投入到研究、出版、活动等智库工作中。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