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陋石幻彩皆因巧

2014年02月15日 14:37 | 来源:《画界·工艺美术》
分享到: 

  在王华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大大小小堆砌如山的阿拉善玛瑙原石。这些石头并不像雕琢出来的那般美丽,也正应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那句古话。有的原石褶皱粗鄙,与寻常山石没有什么区别;有的随未成型,但质地颜色已可赏鉴;有的天然表面光滑、图案别致,只需稍加修饰便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王华将自己多年从事翡翠创作的技艺充分应用到阿拉善玛瑙的创作之中。据王华介绍,翡翠和阿拉善玛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色彩、层次分丰富,比如原石形态的不规则,比如硬度相当。当然阿拉善玛瑙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阿拉善玛瑙原石一般都不是很大,比较适合于创作挂件和手把家;它是一种稀缺的多彩宝玉石,其多彩的特性为俏色巧雕玉器提供了极大的艺术创意空间。

  王华正是抓住了阿拉善玛瑙的特点,努力在造型的同时将阿拉善玛瑙的“色”凸显出来,创作者的用心智巧也就显而易见了。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尤以神佛和动物最为精彩。他创作的《鱼水情深》系列,以糯白色的玛瑙为底,将其上青黑色的部分雕琢成两只溪水的鲤鱼,鲤鱼身段飘逸,似在游动,而其下部的水草也仿佛在水流中摇摆。作品《献寿》也很有特点,一直憨态可掬的小猴四肢并用抱紧寿桃,最为奇特的是猴子的两只眼珠为天然的黑色。就那么两点却让设计者煞费苦心。《五毒》也是王华的代表作之一,五种毒物盘踞在一起,却能层次分明的表现出来,鸡蛋大小的玛瑙原石上雕琢了五种动物和清晰可见的蛛网,构思之巧、工艺之精令人侧目。《伏羲》是王华阿拉善玛瑙作品中较大的一件,这件作品如手掌般大小,巧妙运用了原石中飘散四溢的白色,雕凿成伏羲仙君的胡须,而其开脸部分却莹润无暇、目光炯炯有神;作品左下角的太极图巧妙运用原石的两个色点,雕琢成鱼眼,静中有动变化莫测。《念珠弥勒》也是他用心创作的一件珍品。弥勒手托念珠从衣袍中探出脑袋,天然的轮廓和层次犹如放射状的背光环绕在弥勒四周,背部褶皱的衣袍中又一串晶莹的念珠从腰间露出,整个作品巧妙运用了原始的颜色、布局,雕琢了念珠、衣袍、佛面、佛手、蝙蝠、大钱等,人、物复杂却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王华的阿拉善玛瑙巧雕作品,需细细品赏。不经意间也许您就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而这些正是设计师的用心所在。阿拉善玛瑙在王华的手中,脱去了肉体凡胎,成为表达思想和艺术情怀的最佳载体。这些天赐圣物,因为他的努力必将从无垠荒漠走进楼堂馆阁,带给人们无穷的艺术享受。

 

编辑:李勤

1 2

关键词:玛瑙 阿拉善 王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