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造假村”蜕变记

2014年04月08日 09:01 | 作者:徐锦庚 潘俊强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造假村变身文明村

  村干部躬身赢信任,全村捐款30多万元

  汶川地震发生后,堤口村的大喇叭一吆喝,村民踊跃捐款15.8万元。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时,堤口村再捐17万余元。

  是什么让昔日“造假村”变成爱心村?

  上任之初,新村两委筹集270多万元,准备打通并硬化村内中心街。可是这要拆掉38户村民的房子,村民们说啥也不同意。村支书杨怀忠一声吼:“先拆俺家的!”带头拆了自家本不用拆的5间大瓦房。这下子,没有一户再阻挠。

  “房子扒得好,扒掉了村两委和俺们之间‘不信任之墙’。”村民杨岱义说。村子的变化,让村民们觉得村两委靠得住、信得过。2011年清网行动,堤口村被追逃的人数累计100多人次,在村干部劝说下,当年全部主动自首归案,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保持零发案已有两年。“治安案件零发案确实不容易,哪个村还没点邻里纠纷、闹个矛盾呢!”济阳县公安局副局长徐家武说。

  是什么导致村子的变化?针对村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村里加强了思想教育,建立民族法制一条街,进行普法宣传;村两委还专门设立不文明、不道德村民曝光台;重视教育,设立奖金,自2008年以来村里出了20多个大学生,共发放奖金5万多元。

  干部有担当,不仅仅体现在干部的那股精气神上,更要把这股精气神和群众的致富诉求凝聚起来。正是干群的合力,造就了堤口村从造假村向爱心村的转变。

  一年之计在于春。村两委着手组织人手扩建村里的养牛场。“看着乡亲们搞养殖的热乎劲儿,等养牛场建好了,再建几个养羊场,搞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杨怀忠说,再上套集屠宰、冷藏、包装于一体的肉食品加工生产线,村民收入预计会再上个台阶。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造假 蜕变 信任 致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