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守卫精神家园 传承民族血脉
——全国政协委员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言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
如何加强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点燃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栗甲
在改革浪潮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专门到孔子研究院举行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其在时代中发扬光大。
●吸收——丰富的思想精髓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传统文化长河流经数千年而不断,有这样辽阔地域和众多民族的文化载体,“经史子集”汗牛充栋,多个领域人才辈出、成果灿若星汉,各类文化形态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食粮和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一文中就优秀传统文化作了高度的概况和深度的阐述,比如崇尚民族团结的“协和万邦”,追求大同理想的“天下为公”,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等,都在滋养着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再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的确,在中华传统文化这座资源极其丰厚的精神宝库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借力——推动中国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助推着今日中国的发展,蕴含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传统文化包含修身之要义。其中关于做人做事的智慧,其深刻,其精致,其丰富,为全世界所罕见。其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学说针对人性,触及灵魂,紧贴生活,对于造就健全的人格、提升人们的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
传统文化包含齐家之要则。它强调“以孝为本”、“忠厚传家”,“家和万事兴”,家庭道德文化资源蔚为大观。家庭和谐幸福是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现代家庭道德建设理应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
传统文化包含治国之所需。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倡导爱民廉政;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反对任意妄为,瞎折腾;法家崇尚法治,讲究务实变通。这些在今天治国理政中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还包含着平天下之大道。它是联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关系到我们古老的“近者悦、远者来”理想的实现,关系到我们“和谐世界”理念的影响力,天下太平,人类所愿。
传统文化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中关于阴阳和合、物极必反、知行合一、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至今仍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底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扬善抑恶、崇尚和谐至今仍是中华儿女的生命底色;人要立,国将兴,就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科学把握、古为今用
当前社会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致使有些人投机取巧、安于享乐,产生信仰危机;道德伦理下滑,诚信缺乏,不忠不孝;个别人物欲横流,只向钱看,良知泯灭,刑事案件易发多发,如从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到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杀人案,到反腐败披露出的大量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触目惊心。矫枉过正,既要施与现代手段猛药治理,又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角度建议:
加强学术引领,提升宣传教育水平。进行人才培养与整合,尽快形成一支掌握传统文化精髓,有文化自觉、勇于担当、有使命感的队伍。加强孔子儒学研究,要潜心发掘整理优秀思想文化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重大课题研讨,力争产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成果。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积极措施,给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以制度保证。尤其应在国家教育制度上保障传统文化普及,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青少年的生活,走进更多人的心灵,进而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传统文化海外传播。要充分利用好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办好孔子学院,使之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要精心打造承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工程,如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等,把历史的中国、现实的中国讲清楚,讲好中国的故事。深层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辑:付鹏
关键词:传统文化 精神 中国 文化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