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守卫精神家园 传承民族血脉

——全国政协委员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言

2014年04月09日 09:2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 司富春

  家校社会联动   夯实文化根基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少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尤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帮助孩子从丰富的文化宝藏中获得培植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帮助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与他们的实际文化素养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在广大青少年当中,违背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失范、诚信丧失等不良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学校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到位。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去;实际传统文化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少、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方式刻板、相关精品图书少。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课本里面传统文化知识篇幅过少。大部分的学生讨厌课堂宣传形式的传统教育;社会上和校园内尚未形成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很多青少年对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已经过时,以致许多的优良传统无法得到很好的继承;社会上各种媒体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报道力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市面上大部分相关传统读物晦涩难懂,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及互联网、部分文娱场所传播的粗制滥造和恶俗恶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家庭在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中严重缺位。部分家长本身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难以引导其子女去学习传统文化。

  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建议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体系,完善中小学阶段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课程体系,并着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完美人格培养”为重点研究方向,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德育模式。

  要努力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传统文化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建议各有关部门切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抓好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同时,注意抓好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加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工作的落实,在大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年富力强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及高校都要配备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并保证必要的经费;对德育教师实行综合目标考核,适当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待遇(参照班主任待遇);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各中小学校适当开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到有关科目的考试范围。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定期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评议和考核机制。

  着力营造全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和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符合时代脉搏的积极因素,为学校和青少年提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素材;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抓好舆论引导。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组织创作、编辑、出版一批适合青少年的读物和视听产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明了的方式,引导、熏陶、感染广大青少年;有关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教育的各项活动,通过开展各种“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等活动,让青少年直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的同时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的建设,搞好第二课堂。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德育教育基地和健康的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对于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实行十八岁以下青少年免费参观。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场馆的建设力度。

  重视家庭作为青少年第一课堂的作用:鼓励家长对子女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个关键点是学生家长的观念转变。建议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村委会都要配备专职德育工作人员,以社区、村镇为单位,组织家长定期开展各种相关活动,通过宣传引起家长对传承文化的重视和支持,引导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家庭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自己的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性开放式数字教育资源库,让禁宫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优秀文化的精神、专家学者的智慧、民间艺人的绝活传播开。

 

 

编辑:付鹏

01 02 03

关键词:传统文化 精神 中国 文化 优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