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调研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更多阳光雨露

2014年05月26日 14:11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所到之处让调研组深感欣慰的是,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办好职业教育的愿望越强烈。不过,一些地方职教院校和产业园区建设摊子铺得过快过大,也引起调研组的担忧。

  “搞职业教育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应该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资源。”华士飞说,从全国来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办好现有学校基础上,科学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切忌贪多求全。

  全国政协委员杜鹃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结构和层次单一,校与校之间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建议打破部门、条块和不同所有制界限,实行集团化办学,重点在大中城市和人口大县打造一批高质量职业学校,避免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办学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困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结合地区优势促进产教融合

  “我校旅游专业开办了整整20年,为本地区培养了大批服务地方经济和发展的旅游服务专业人才。”湘西自治州吉首市职业中专校长席金强回忆当初创办学校时的激情与不易,显得从容理智,同时难以抑制自豪的表情。

  调研组了解到,湘西自治州立足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就业人数达15万人,州内职业院校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已开设25个与民族旅游服务相关的特色专业。所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只要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使职教与产业挂钩,专业与职业挂钩,就能在千难万难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

  调研组建议,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每校重点建好几个紧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的专业,并支撑市州形成若干个特色专业群。

  “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不能丢,更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在有多年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看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一定要因地制宜,体现民族特色。比如,可以利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药材种植专业;利用民族歌舞、风情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旅游专业;利用民族地区银饰、苗绣,蜡染等工艺资源,发展民族工艺美术专业等。

  全国政协委员王伟认为,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可以按照“规模集中,特色保留”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发展优化。对于实习就业、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比较成熟的专业,加大规模扩充,对于某些招生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的专业可以缓办、停办。

  “民族地区人才不能全部‘一江春水向东流’,要吸引他们‘回流’就业甚至创业。”华士飞的观点得到调研组成员的普遍认同。委员们一致认为,发达地区是产业发展倒逼职业教育发展,而民族地区本身经济欠发达,国家在重大产业布局上应该多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出台加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建设

  5月11日,正值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招生,300余名新生前来报到。支撑这些新生实现就业梦想的,正是该校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的校企深度合作。

  在两省调研过程中,总会聚焦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盛华职业学院实行深度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的模式,给了大家不少启示。

  “学校光靠‘单打独斗’不行,要与企业一起打‘组合拳’。”杜鹃认为,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有形资产可以解决学校教学实训等方面条件的不足;同时,学生到企业锻炼,能养成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的精神,同时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调研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