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调研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更多阳光雨露
“去年我带着学生跨越几省市,跑了十几家企业,最终也没找到合作伙伴实现订单培养。”一所职业院校负责人的话让调研组感到揪心。整体来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变“冷”为“热”?调研组认为,国家应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对接收学生实习或工作的企业,在社会保险、信用贷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补贴和倾斜,引导企业在专业设置、学生实习、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我当校长10多年了,不怕自揭家丑,前不久学校进行教师考核,真正合格的不到一半,硕士以上的老师基本上留不住。”黔东南州凯里市职业中学校长面露难色。
师资难,究竟难在何处?调研组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待遇较差,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外流较多;同时,优秀人才引进比较困难,造成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湘西州中职学校,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到20%,远低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最低标准。
为此,调研组认为,国家应加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计划,启动实施专业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工作,鼓励优秀专业人才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任教。
“可以鼓励东部优秀职业学校到西部办分校,通过教师交流方式,提高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华士飞说,企业中有大量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职校“双师”队伍建设的人才库,应该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调研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