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在碰撞中前进
从传统手工走向现代机械的第一台半自动揉捻机。
从晒青到毛茶,使用茶叶机械,大概需要10小时,如果是手工,最少需要12小时。图为做青间里的青架。
4月,武夷岩茶进入做茶季。这段时间,行走在武夷山,不时可以闻到茶香。
做茶季的武夷山是香的,却也是辛苦的。
开采之前,需要先到茶山观察,看看哪天可以采青。茶青从山上运下来之后,就进入做茶程序,直到初制品形成,茶农才可以休息一会。从晒青到毛茶,使用茶叶机械,大概需要10小时,如果是手工,最少需要12小时。
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要让一批茶青鲜叶制成色、香、味、形俱全的产品,这些程序要一次性完成。
不得不为之感叹。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制茶实践中,将茶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制成不同外形、不同风格、不同香气、不同滋味的茶叶,并将它的自然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白、绿、红、青(乌龙)、黄、黑,在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中,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最为复杂、最为精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06年,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茶叶制作技艺中唯一的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的做茶季,我们走近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历史悠久的制作技艺
“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汲取了天地自然之精气的武夷山茶,在制茶师精湛的制茶技艺下,成就了武夷岩茶独特的口感和风韵。每每品饮武夷岩茶,当那岩骨花香的韵味弥漫身心时,总是不由得感叹武夷先人的高深智慧,武夷茶人的高超技艺。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和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惟一“中国茶艺艺术之乡”等称号,是岩茶的故乡。
武夷岩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的先河。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其传统制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
然而,随着制茶机械的普及和岩茶产量的提高,岩茶生产方式已经走向规模化、工业化,传统的手工制茶场面及制作工具已无法全部再现。
如今,在武夷山市,只有在瑞泉茶博物馆里,才能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看个大概。“没有一套完整的传统工艺流程,历史上的、传统的、古老的做法,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谈及建立茶博物馆的初衷,瑞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圣辉说,“历史上的好东西传给了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传给后人,那罪过就大了。”为此,作为第12代传人,黄圣辉打造了这座私人茶博物馆。在这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被完好地保留着,黄圣辉将它恢复到了最古老,甚至是最原始的程度。
瑞泉茶博物馆的广场上,有一处由竹竿搭建的晒青架。这在武夷山已经不多见了,旧时武夷岩茶在晒青时,先将茶青薄摊于水筛之上,后置于晒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但这种日光萎凋的方法效率低下,大多茶厂已经不再使用,替代它的是使用纱网或棉布铺摊于地上,之后薄摊上茶青进行日光萎凋。
已经有了一整套制茶机械
在瑞泉茶博物馆的炒青间里,摆放着传统的揉茶匾,也摆放着一台由实木制作而成的茶叶揉捻机,武夷山圣东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黄贤庚介绍,这台揉捻机是1914年茶叶泰斗张天福自己设计制作的适合崇安(现武夷山)茶区的木质揉捻机,节约了部分人力,代替了繁重的劳动力,现代多种揉捻机的母型便是这种木质揉捻机。
“武夷岩茶制茶机械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从这种木质揉捻机开始的。”武夷山市清风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表示。长期以来,在努力做好茶的同时,黄勇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整理武夷山的茶文化。
如今,在武夷山,采茶有采茶机,摇青有摇青机,杀青有炒青机,揉捻有揉捻机,干燥有烘焙机,拣扬有色选机,可以说,整个制茶工序都有机械可以代替手工。
这个季节,进出于各家大小茶厂,在弥漫的茶香中,总能看到摇青机、炒青机、揉捻机等机械在不停作业。
机械代替手工,可以促进产业化发展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武夷岩茶产业化的发展。”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国英表示。
“在综合做青机发明之前,一个村子做的茶都没有现在一个茶企做的多。”刘国英说。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复杂,劳动强度非常大,做茶人即便是手揉破、做得胳膊抬不起来、一躺下就不想起来了,做茶的数量也有限。有了综合做青机之后,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也使传统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有了更好的继承,相当一部分茶人都有精力用传统工艺去制作精品茶。
在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除了采青机,其他的茶叶机械都有。“得益于制茶师傅多,岩上茶科所可以慢慢地去做茶。”刘国英说,“所谓慢工出细活,是手工,还是机械,倒是在其次了,有了充裕的时间,就有了做出更多好茶的条件。”
武夷山市其云岩茶有限公司年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最多只有10%是手工茶。”董事长季素英说。手工茶耗时耗力,而且没有量。不难想像,如果一个茶企单纯依靠手工茶,是很难发展的。
“其实,无论机械怎么发达,都不能离开传统制作技艺这个基础。”刘国英说。
“看青做青,青变则变。”黄勇如此概括。他说,就拿摇青机来说,用摇青机来摇青可以大大节省手工摇青的繁重程度,但在摇青的过程中,要看茶青的水分、柔软度来决定摇青机的具体使用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如果所有的岩茶都按一种方法来摇,品质是很难保证的。”黄勇说。
对手工的坚持,是保“根”的需要
“每年保证10%的茶是纯手工茶,这是我的坚持。”季素英说。作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叶启桐的弟子,季素英以实际行动支持师父传承技艺的决心。
“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就是保住中国文化的根。”叶启桐曾经表示。在坚持传统和茶叶产业化发展上如何取舍,叶启桐的观点是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是对技艺体系和核心技艺的保护。而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手工技艺,其生命力依附于实际的操作,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否则,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失去生命力,成为干枯的标本。
在刘国英看来,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可以充分地展现茶叶的个性、特色。在这个做茶的季节,在岩上茶科所,每天都有好几个人向刘国英学做茶。实际上,这个情景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乐于传授技艺的刘国英,吸引了众多有志于学习岩茶制作技艺的人。“你一定要学会手工摇青啊,不会是不能毕业的。”4月29日,刘国英对站在摇青机旁看茶青变化的肖荣说。
手工技艺,是灵魂,是根。在黄勇心里,始终认为手工与机械是可以并存的。机械化离不开对传统的坚持,传统的坚持需要机械化发展。
编辑:付裕
关键词:岩茶 制作 技艺 武夷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