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探访奶西村“移民少年”:谁来拯救他们的童年

2014年06月03日 10:31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成长中的“暴力”

  “移民少年”群体抢劫、斗殴频发,管理存在难度

  在奶西村采访的过程中,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移民少年”都有被抢或看到别人被抢的经历。

  据小刚回忆,此前郭某曾抢劫和殴打同校的学生小楚(化名),被叫去派出所。因怀疑是小刚告密,引发了5月23日下午的殴打事件。

  奶西村多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称,抢劫的基本上都是十五、六岁“移民少年”,他们常在村子里问小学生要钱,“我们一般都不敢跑,要不下次再遇到,会被狠揍一顿。”

  对此奶西村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给村子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人手就这么多,管这管那的,小孩子打架抢钱那些事怎么管得来。”

  据了解,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的奶西村,目前常住人口2211人,流动人口30015人,流动人口中80%以上都是来自外地。小刚就读育慧小学,集中了奶西村大部分的务工人员子女。

  小刚被殴打事件发生后,育慧小学加强了管理,放学后只开小门,家长必须进入学校,才能把孩子领走。不过该小学至少五位学生告诉记者,此前学校管理并不严格,校门在上课时间都是打开的,保安有时也不在,很容易就能“溜出去”。学校保安则表示,学生打架很正常。

  至昨晚8时,育慧小学负责人未接受采访。

  ■ 观点

  “移民少年”亟待引导

  小刚被殴打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多位专家表示,“移民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得到重视。

  南京心理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外来务工人员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孩子从小便会缺失亲密感和安全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分化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过于内敛,发生什么事都不敢和家长说,就像小刚被打后不敢告诉父母;另一种则是家长可能总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与同伴交往中,也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福院长熊丙奇认为,家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缺失,以及复杂的成长环境和匮乏的课余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沉迷于网吧和娱乐场,通过网络获取的色情、暴力信息,也激发他们的好斗心理。

  张纯认为,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兼顾外来务工人员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引导中。“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原标题:探访北京奶西村“移民少年”:群体抢劫斗殴频发

 

 

编辑:于玮琳

01 02 03

关键词:奶西村 移民少年 少年遭光背男殴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