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遵义“地下黑楼市”调查:成外来人口赚钱养老唯一机会
几百万平米“黑楼房”:
畅销的“脏乱差”
所谓“地下黑楼市”,是指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一些村民,利用自己的自留地、宅基地与建筑商合作建住宅楼(下称“黑楼房”),低的七八层,高的十几层,这些楼房没有任何合法手续,更谈不上规划、工程验收和物业管理。由于是“黑楼房”,售价要比正规商品房便宜一半,甚至60%,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销售异常红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坪丰村干劲村民小组,本地人口800多,而外来务工人员高达15000人,后者都有刚性住房需求,大部分成为“黑楼房”的买家。
2012年,遵义市人大和政协曾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当地的“黑楼房”现象进行摸底排查。《中国经济周刊》从联合调查组获得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和新蒲新区三个城区,“黑楼房”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而遵义市房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遵义市房地产销售面积为358万平方米。“‘地下黑楼市’,或者叫‘地下黑房开(指黑房建筑开发商)’的严重程度,从这两组数据就可见一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感慨道。
今年5月24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遵义市高新快线(高速公路)高桥镇段,看到公路两旁,大片随意建设的简易住宅楼显得极为扎眼。
这些“黑楼房”的外墙均为水泥墙面,各种电线、水管蜘蛛网一样爬满墙体,楼与楼之间狭小的空间里,垃圾遍地、脏水横流,卫生条件极差。与附近正规的商品房相比,“黑楼房”的脏乱差十分醒目。
在高桥镇鱼芽村,记者近距离观察这些“黑楼房”,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所有的楼道都没有安装单元门,没有电梯,楼道里的窗户连窗框都没有,更谈不上安装玻璃;“黑楼房”的外墙上,一个小型水泵连接着数根水管,沿外墙蛇一样爬行,最终钻进各家的窗户。几乎每家住户的房门周边,密密麻麻的小广告连接起来,犹如别致的装饰画。由于没有正规的水电设施,每隔两三个楼层,都有十几个样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电表被随意钉在楼道里,杂乱的电线,一头连着电表,一头蜿蜒伸进各家房门。
几个坐在小商店门前聊天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这里的用电情况分两种。
一种是每栋楼有一个总电表,然后各家从总电表接电线,再安装一个分电表,每月电费由“楼主”收缴;“楼主”就是盖楼的当地村民,他家的电表功率大。“电费一般会比政府价格贵一点,算是给楼主的辛苦费。”一位女士说,“还有一种情况是,楼主在盖楼的时候,就和供电部门说好了,给楼房输送电源,电费按照阶梯电价核收。”据记者了解,2008年后,随着政府对“黑楼房”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水电部门的管理日趋严格,后一种情况已经杜绝。
随后,记者走访了遵义市汇川区高桥镇高桥村、泥桥村、新舟村、干田村,董公寺镇沿红村,红花岗区巷口镇沙坪村、长征镇坪丰村干劲组等地,以上区域,“黑楼房”随处可见,且缺乏整体规划意识,楼型、楼层各不相同,楼间距更是狭小异常,有的地方,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不足一米,别说车辆,就是两个人相遇都得侧身经过,如果发生火灾,后果难以想象。
在这些“黑楼房”间穿行,几乎找不到一条正规的道路,很容易迷路,经常会走进死胡同。遵义市人大、政协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没有清洁人员,更谈不上物业管理,这些地方的环境十分恶劣,脏乱差现象严重。” 这些违建重灾区,治安形势均相当严峻,是各类刑事案件的高发地带。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地下黑楼房 地下黑楼市 遵义地下黑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