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弘扬文化怎变卡拉OK?金色大厅“镀金”再被叫停

2014年07月11日 08:30 | 来源:央视新闻1+1
分享到: 

  2014年3月10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在一篇题为宋祖英委员谈“中国演出扎堆金色大厅”的报道中曾这样写到,有人对宋祖英说,“现在有报纸批评你了,说就是你开了一个坏头,到金色大厅做演出会。”而随后宋祖英也表示,“我想我是开了个坏头,但后来者应该有一个审核审批的过程,我们艺术走出去应该代表国家水平,国家应该有一个规范,是不是国家能控制,用一个标准审批?”

  在这篇报道中宋祖英也表示,那是个人的一个音乐梦想,那场演唱会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我们艺术质量是保证的。但这么多年来,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多团队做这样的演出,对艺术来讲是不负责任,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浪费,是有负面影响的。

  对国内艺术团体出国镀金演出泛滥的现象,去年9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刊发题为“维也纳金色大厅咋成中国人卡拉OK厅”的评论文章。其中提到,走向金色大厅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条成名的捷径,成为一条镀金之路。

  王全兴:

  到金色大厅去演出这样一个现象,已经不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了,有些甚至还说是一种卡拉OK的现象,我觉得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

  解说:

  然而禁止镀金演出的《通知》也不是第一次发布。早在2010年4月,文化部就发布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制止国内演出团队赴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出场所镀金风的紧急的通知。公众也期待时隔4年的后的又一纸禁令,但愿真的能刹住金色大厅的出国演出。

  主持人董倩:

  关于我们国家的艺术员团扎堆国外演出的现象,在今年两会的时候,代表委员就已经纷纷提出了批评,那有多扎堆,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媒体统计出来了:

  2013年1月到8月中旬,这八个月的时间,中国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租用了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进行演出。平均下来,不到十天,就有一场中国人的演出,每场至少有5个单位和组织参加。这是用数字来表现了一种狂热。

  针对这么一种狂热,在2010年的时候,文化部曾经出台过类似的禁令,当时的禁令的名字叫做“关于制止国内演出团体赴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出场所镀金风的紧急通知”,从标题上对比一下能看出来,这两个禁令没太大什么区别,但是今年的禁令跟四年前的禁令相比,更加明确。

  自付场租、对外赠票、组织观众,不能出去;不计成本,不看对象,不讲实效,不时炒作的绝对不能出去;而且要求驻外机构,不支持、不题词、不站台、不剪彩,也不代为邀请观众。

  怎么看这两个禁令,我们连线一位学者,来自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的朱大可教授。朱教授,刚才我们也让观众了解了一下两个年头的两个禁令,您怎么分析这两个禁令?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被叫停 金色大厅 禁止艺术团出国镀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