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耿彦波调离大同125项工程被叫停 拆迁户求其回来
“粉丝团”发轫
耿彦波“粉丝团”是由一群关心大同市发展的热心市民聚众聊天发展而来的
赵立民是“粉丝团”最早期的成员。据他介绍,“粉丝团”早在耿彦波主政大同时即已出现,是由一群关心大同市发展的热心市民聚众聊天发展而来的。
2008年1月,耿彦波从太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调任大同市市长,随即掀起了“名城复兴”运动,展开云冈大景区建设、北岳恒山深度开发、古城修复运动。大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据大同官方数据显示,耿彦波主政时期,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四年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
如此大规模的市政建设牵动了整个城市的神经。粉丝团的张顺友记得,大约在2009年初,开始有一些闲暇的热心市民不定期地聚集在大同城墙边议论,“是不是又来了一个只会瞎拆乱建的‘败家子’市长。”
这群人中,有的是老企业员工,有的是退休公务员,有的是老教师。他们一辈子居住在大同,工作在大同,曾经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年近七十的卫景天老人说:“我们都是为了大同好!希望大同好!”
这些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有保障,比较清闲,有一些渠道获得官场的“小道消息”。
这群人的话题经常围绕着新市长耿彦波和他掀起的城市建设进行。耿彦波经常在工地现场办公,市民们经常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关于他的故事也开始从街头巷尾流传出来。
退休教师陈玉林是粉丝团的“老资格”,他记得,当时传播甚广的一个故事是“耿彦波铁腕拆官房”。迎宾路修建时,附近有很多违章店铺,其中十几间属于该市一位高级别官员的妻子。耿彦波来到拆迁现场,指着这排店铺当众问这位官员:听说这些店铺是你的?这位官员连连摆手。耿彦波说,不是你的就好,拆!
这些生动的、口口相传的故事,令这些市民觉得,“耿市长不一样!”
“耿市长感动了我们!”卫景天老人说。聚集群众从言谈之间的赞誉,逐渐转化为以实际行动挺耿。
2009年9月,耿彦波对云冈大景区拆迁修建,项目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国家文物局因景区违规修建人工湖责令停工。短短的一条小新闻,却掀起了大同市民沸腾的情绪。
2009年9月5日一大早,人们在红旗广场掀起了万人签名挺耿活动。卫景天告诉记者,他们这群常在城墙下聚集的人,表现得尤为积极,有些人买了红布,有些人拉起横幅。
卫景天介绍,2010年后,城墙脚下的聚会开始定期化,每天下午4点开始,直到太阳落山,人群才散。
2011年,耿彦波的名城复兴运动进入高潮,关于耿彦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以陈玉林、卢廷高为代表的这群人对耿彦波的支持和赞扬也越来越热情,并给自己戏谑地起了个名字——“耿粉”,这个团体也随之被大家称为耿彦波粉丝团。粉丝团“团员”当时达到上百名。
也是从那时起,“耿粉”们开始有意识地挺耿——搜集传播耿的事迹,塑造耿的高大形象。
卢廷高是其中的“铁粉”,他几乎每天都到粉丝团来,他能学着耿彦波的和顺方言,背诵耿的讲话,“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卢廷高说,这是他看了很多遍视频,一字一句练出来的。
拆迁受益者“粉耿”
大同建设日益推进,在拆迁中受益的拆迁户和建材商也加入了粉丝团的行列
随着古城墙修复工程的推进,2012年年底,城墙下面的“根据地”被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粉丝团”的聚会地点逐渐转移到了四牌楼,因为交通位置显著,更多的人被吸引加入了进来。和粉丝团刚形成时单纯关心时事的退休人士不同,新加入的粉丝们大多获益于耿彦波发起的市政建设工程。
孙海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之前居住在古城棚户区,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60多平米的平房里。城墙修复工程中,孙海的房子被拆迁,在政府的补贴下,孙海自己出了四万元钱,在地段很好的大同新南站对面获得一套80平米的安置房。政府还考虑到他家里有两位老人,上下楼不方便,特意给他安置到较低的三楼。
有一次开车路过四牌楼,孙海看到一群人在讨论耿彦波,就把自己的故事“贡献”了出来。以后,孙海几乎每个月就来一次,“围观”或者参与“例会”讨论。
像老孙这样的拆迁受益者,在大同是一个人数巨大的群体。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在大同城市扩建过程中,为安置拆迁居民,共建设安置房80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数万户。
受益于庞大市政工程的并非只有拆迁户。建材商胡立民告诉新京报记者,2008年之前,他的生意冷清,几乎维持不下去了。耿彦波在大同大兴土木后,他抓住商机,三年赚到了一百多万。2012年年初开始,他也不定期加入到粉丝团的讨论中,成了耿彦波的铁杆粉丝之一。
耿彦波主政大同的五年里,城市的面貌也日益改观。城市规划建设面积由90平方公里扩展到180平方公里,古城墙修复完成四分之三。另外,还有正在急速推进的包括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五大场馆项目、高铁站项目,以及大量的安置房项目。
大同建设日益推进,四牌楼的故事越来越多,耿彦波的粉丝团日益壮大,遇到新的政策,或者有关耿彦波有新的动态,在四牌楼聚集的人群能够达到将近两百人。并且,围绕四牌楼的铁杆粉丝,还有一些外围的粉丝团。有些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因为不便于公开露面,就开始了“地下”挺耿活动。
煤老板冯立就是其中一位,在耿彦波名城复兴运动的带动下,放弃煤矿生意做起了旅游生意。在公司,他不仅悬挂耿彦波的大幅照片,还定期组织员工学习耿彦波精神。
编辑:曾珂
关键词:耿彦波调离大同 125项工程被叫停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